历史上真实的司马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司马相如(前179年~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西汉文学家,初名犬子,因慕战国时人蔺相如,改名司马相如。年少时好读书舞剑,任景帝武骑常侍。
做武骑常侍并非相如的爱好,而且汉景帝并不喜欢辞赋。这时,梁孝王来京朝见景帝,跟他一起来的有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这些人都很善于游说。相如与这些人非常投契,遂以生病为由辞掉官职,旅居梁国。
在梁国,相如与读书人、游说之士共处了几年,写出了华美的《子虚赋》。梁孝王死后,相如返归蜀地。回蜀时,路过临邛,通过知县好友结识了富商卓王孙的寡女卓文君。卓文君通晓音律,仰慕相如,在相如以琴心挑之后,二人连夜私奔。他们先是到了相如的成都老家。因相如家徒四壁,遂又返回临邛,以卖酒为生。由于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无奈之下给了文君夫妇钱百万,奴仆百人,二人于是又回到成都,过起了富足的生活。两人的姻缘就此成了一段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
汉景帝之后,汉武帝即位。他见到相如的《子虚赋》后大为赞赏。经杨得意推荐,他召见了相如。相如再为武帝作《上林赋》。由于赋的内容别出心裁,词藻华美,武帝欣喜不已,先拜相如为郎,再拜为中郎将。任职期间,相如奉命出使西南,对沟通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起了积极的作用。其间,写下《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后被指控出使受贿,免官。临死写下《封禅书》遗留后世。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辞赋。武帝时文人,文莫若司马迁,赋莫若司马相如。《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今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等6篇。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虽非一时一地之作,但内容前后衔接,故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它们看作一篇,统称《天子游猎赋》,概括其主旨为讽谏。
相如赋重铺排、修饰,极富文采美与韵律美,为汉代散体大赋确立了较成熟的形式,汉赋亦因此成了一代鸿文。明代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