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统治者比蒙古统治者改革较多 – 开来之家

满族统治者比蒙古统治者改革较多

满族人从东北一隅入主中原,虽有大批贵族主张“率祖制,复旧章”,努力将关外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思想观念原封不动搬到关内,但顺治皇帝还是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如由尚武转为尚文,要求“凡贪恶及不识字、纵信衙役劣员,作速指参”,将目不识丁与贪腐相提并论。他们“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渐有更张”,甚至为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发丧、营建陵寝,对抗清志士“皆褒奖之”,而将降清的汉官打入奸佞传,打造忠孝精神,其汉化改革强度是很大的。

清初统治者践行“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1646年,江南大都尚未征服,便开科取士,首题“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次题“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悦)”。康熙认识到:“自古国家久安长治之道,莫不以足民为首务。必使田野开辟,盖藏有余而又取之不尽其力,然后民气和乐”。

清入关后,满人八旗处处享有特权,颓风日甚,问题越来越多。像开国功臣得妥善安置一样,这些八旗子弟也该有个去路。一方面不得不适当纠正偏爱,如1792年规定旗人行窃除本犯照例治罪外,其子孙一律削籍为民。另一方面想方设法给他们谋求新的出路,如1723年雍正命京师八旗无产业兵丁移居热河(今河北承德等地)、喀喇和屯(今河北滦平)、桦榆沟(今河北承德)三处垦种;第二年选200顷官地为井田,安置16岁以上、60岁以下无产业的旗人100户,每户100亩,并给银、种粒和牛具等;第三年又择官地200亩为井田安置无业旗人。1727年诏凡犯罪革退官兵、在京闲住无业的旗人,连其妻子一同发往京外耕种井田。1747年又规定除王室外,凡旗人愿在外省入民籍的都准允。

正因为满族统治者比蒙古统治者改革较多,从政治、经济制度到价值观念、意识形态都有所涉及,所以比蒙古人成功得多,开创“康乾盛世”,后又有“同光中兴”。或大或小,或多或少,或早或迟,几乎没有不改革的。面对刚刚覆亡的前朝,或者是从父皇、爷皇、叔皇那里接过危机四伏的班底,还能萧规曹随吗?如果那样,别说复兴,连继续生存都成问题!

改革不是中兴的充要条件,也并非只要一改革就能复兴。但改革是中兴的必要条件,没有改革就没有复兴可言。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