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秦始皇陵,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 – 开来之家

探秘秦始皇陵,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

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的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的第一个帝王陵墓。

秦始皇陵建公元前246~前208年,筑陵的役夫达70万人。据记载,墓内建筑灌有铜液,结实坚固。还有人鱼膏做烛,在墓中燃烧,如同白昼。为防止后人盗挖宝物,又令弓匠特制弓弩,如有人穿坟入内,弓弩便会自动发射。

秦始皇尸体入墓时,将没有生子的宫女全部活埋殉葬。为了防止工匠泄密,不待工匠出墓便封闭墓门,工匠也被活埋在墓里。据《史记》记载,墓内灌有水银作为百川江河湖海,墓中布置有将军、丞相等百官塑像,依职位高低排列两旁,活像生前朝见始皇一样。珠玉珍宝,更是不可胜数。

秦始皇皇陵规模甚大,分内外城,内城为方形,周长2525.4米,东西北三面建置城门;外城为长方形,周长6294米,东墙置城门。

我国历代帝王之陵大多坐北朝南,以示生前南面而王。但秦始皇陵却是坐西向东,其原因据说是秦始皇生前无法找到不死之方,死后也要闭着双眼面向东溟,以求神仙引导他到天国。而历史学家则认为,秦始皇陵坐西向东,是为了显示自己雄踞西方,横扫东方六国,统一中国的威风和功业。

那么,皇帝的坟墓为何称“陵”呢?原来,“陵”原为大土山之意,如《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殽有二陵焉。”就是说殽有两座大山。其实在周朝以前,君王的坟墓都称“墓”而不称为“陵”。

中国帝王的坟墓开始称为“陵”,约从战国中期以后,首先出现于赵、楚、秦等国。《史记•赵世家》载:赵肃侯十五年经营寿陵。《秦始皇本纪》载: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寿陵。由此可见,这是君王墓称“陵”之始。

因为当时封建王权不断增强,为表现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坟墓不仅占地广阔,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就称为“陵”。

依规定皇帝的墓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皇帝陵总是超过这个高度。至于老百姓的坟墓,不但要称为“坟”,还受限在三尺以下,否则就是违法,要接受处罚的。其他大臣们的坟墓也有规格限制,不能随便超越。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