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币的起源,古代的纸币如何防伪 – 开来之家

中国纸币的起源,古代的纸币如何防伪

纸币是指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的货币。人们最初认为,只有金属货币才是货币,后来逐渐认识到,银行存款也具有与纸币一样的性质,利用它能够购买商品,支付劳务。金属货币、纸币等与银行存款的这种转化,不是货币与非货币的转化,而是两种不同货币形式之间的转化。

中国纸币进入流通领域始于北宋。为了防止伪币的制造与流通,我国历代均在制造钱币时采取了一定的防伪措施。古代纸币的防伪手段历代虽侧重点不同,但归纳起来大约有7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采用特殊材料制造纸币。如北宋的交子采用楮皮制造,故交子又有“楮皮”之称。元朝制钞主要取用桑树内一层极薄的内皮,采用一定的工艺做成。

统一书写字迹。纸币上的文字均由名家手书或皇帝亲自书写,且文字较多。文字一多,造假者难以字字模仿,只要鉴别出其“败笔”,伪钞即现“庐山真面目”。

在纸币上印上复杂的图案以为私记。由于图案复杂,作伪者不易临摹。

层层钤记签押。最早由私人发行的交子在质对后,要将收到的钞数记在交子上,经签押后,方可作现钞使用。清朝中期,新钞发于各省布政司要钤印记,各府、县也要签押印证,然后发于钱庄。钱庄钤私记,再行之流通领域。此法虽手续复杂,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防伪的有效措施。

重典惩处制售伪钞者。南宋法律规定:“制造伪钞者,依律处斩。”并将这一酷刑印在纸钞票面。元朝“至元宝钞”上印有“伪造者处死,首告者赏银伍定(锭),仍给犯人财产”的字样。清朝对制售假钞者严惩不贷,轻者处以斩监候并会殃及族人。

重赏揭发之人。南宋伪造会子法中规定:“首告者赏钱千贯,不愿受者可得官,初授校尉衔。”

建立辨识伪钞的组织。政府聘请民间善于辨别伪钞的人,发给律条和司职凭证。遇有伪钞行世,即可当场辨识,并可酌量取资。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