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车的起源与发展
相传,我国最早的车是4000年前由黄帝创造的,是采用牛拉的。到了夏禹时代,奚仲驯马拉车,人们就乘坐马车了。
商代时,车有了改进,并同其他珍贵物品一样,被列为殉葬品。这些车已经包括了车架、车轴、车轮三部分,有一车四马二人的,或一车二马三人的。
到了西周,车在制作上又有了改进,并被广泛地使用。《说文》上说,南禹县辛村周墓,出土车12辆,马骨竟有72架,可见一车六马的车。
战国时,车有了更大的改进,特别是车辕已由单辕改为双辕,这就更加牢固,载重量也更大了。
汉代时,出现了严格的乘车等级制度,“轺车”即无帷的小车,是低级官吏坐的。“轩车”是一种高大的棚车,供高级官吏乘坐。装有帷幕的“辎车”,则是贵族妇女乘坐的。一般的车只驾一马,四马的车是统治阶级乘坐,即所谓“驷马安车”。
到东汉,以牛车为贵的风气渐渐盛行。牛车,先秦时称为“大车”,是指用牛拉的车。先秦时,这种车只用来拉笨重的东西。到了汉代,统治阶级转而喜乘牛车,以牛车为贵的风气开始盛行。这是由于牛车行进较慢,行走起来较为平稳,而且车身高大严密,可以障帷设几,任意坐卧。
马车,先秦时称为“小车”,当时,马车除供贵族出行外,还用于战争。汉代时,车子有了重大的改革,单辕车逐渐减少,双辕车逐渐增多,车的种类繁多,使用范围也日益扩大。官僚贵族出行时,按其自身的等级,要保持一个马车组成的车队,以表示其社会地位的显赫。
汉朝最高级的马车是皇帝乘坐的“辂车”和“金根车”。高级官吏乘“轩车”;一般官吏乘“轺车”。如果车身与驾牛的大车基本一致,却用马来拉,即所谓“次车驾马”,则叫“辇车”。
此外,还有专供某一特定用途而制作的专用车辆,如作为仪仗队用的、上立钺斧的“斧车”,在仪仗队中载乐队用的“鼓吹车”,狩猎用的“猎车”,载猛兽或犯人用的“槛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