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 – 开来之家

魏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

魏姓是当代中国人口排名第44位姓氏,在宋版《百家姓》排行第30位。研究资料表明,魏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

第一支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周武王灭掉商纣王,封周文王第十五子于毕,史称毕公高。后来,毕国为西戎族所灭,毕公高的后人毕万到晋国避难,被晋献公封为大夫。毕万跟随晋献公东征西讨,先后攻灭霍、耿、魏等许多小国。由于毕万战功卓著,献公便把魏地(今山西省芮城县北)封给他,为魏大夫,其子孙便称为“魏”氏。

一说以国名为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大夫斯,与赵、韩两氏瓜分了晋国,建立魏国,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自封魏文侯。公元前403年,魏国的诸侯地位得到周烈王的承认。公元前225年,泰国攻灭魏国之后,王族子孙散居各地,有的便以原国名为氏。

第二支出自芈姓。秦国穰侯魏冉,曾四登相位。他本为芈姓,后来改姓魏氏。从此,子孙世代相袭魏氏。

第三支出自来代。北宋著名学者魏了翁,字毕父,学者称鹤山先生,本姓高,改姓魏,后世承袭,没有恢复祖姓。

魏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带,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魏晋南北朝之时,因北方多国林立,连年战乱多事,魏姓也同其他姓氏家族一起,举家南迁,或迁入今江西,或迁入今福建等地。至宋末,魏姓人已遍布江南广大地区,繁衍于中国各地,从而使魏姓成为中国一大姓氏。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