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号是什么意思,古代的尊号起于什么朝代
尊号,指的是尊崇帝、后的称号。这是生前奉上的。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群臣曾尊秦王政为“泰皇”(即人皇),而秦王则弃“泰”字,故尊号“皇”。可见,古代的尊号最早起于秦代。
唐以后,这种尊号更盛,如唐武后加尊号为“圣神皇帝”,中宗李显加尊号为“应天神龙皇帝”。宋代以后皇帝的尊号字数越来越多,如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元年(963年)受尊号为“应天大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宋神宗赵顼的尊号长达二十字,明太祖朱元璋尊号二十一字,清世祖福临清高宗弘历尊号竟各达二十三字。
当然,尊号再长,重要的还是最末字,如清高宗的尊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简称就是“纯皇帝”。尊号可以上好几次,都是尊崇褒美之词,实际上是阿谀奉承。
尊号也有死后追尊的。例如天宝十三年(754年),唐玄宗给他的列祖列宗一律上七字尊号,唐太宗李世民被追尊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高宗李治被追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等等。这种死后所加的尊号也可以说是谥号。这样,谥号的字数也就加多了。
唐以前对已逝世的皇帝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等,不称庙号;唐以后由于谥号加长,不便称呼,所以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高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