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道路名称的演绎过程 – 开来之家

历史上道路名称的演绎过程

在古代帝尧时,道路称为“康衢”,如今的“康庄大道”一语即由此演变而来。

西周时又根据道路的不同宽度出现“路、道、途、畛、径”等不同称谓。即能通行三辆马车的称“路”;通行两辆马车的称“遭”;通行一辆马车的称“途”;走牛车的称“畛”。这大概相似于现代的国道、省级、县级公路。“径”则为机耕道一类,仅能走牛、马的乡间小路。

后来,秦始皇修筑的“驰道”,唐代筑路五万里所称之“驿道”,均为当时传递政府文书之用,其中途供传递官员暂住休息或换马转送之地,则称“驿站”。成都的龙泉驿,重庆的白市驿、铜罐驿等地名,都是当时的名称而沿用至今的。至元朝时,称“大道”,清朝前期又称“大官路”。

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从湖南长沙至湘潭建成了一条可通汽车的公路,按其使用情形称为“汽车路”,后来又称为公路,现在也有很多人仍用这个称谓。“公路”也有人称“马路”,这“马路”一词,据说那是为了纪念在英格兰沼泽地地区发明用碎石铺路的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而起的名。至于巷、坊、弄、胡同等,基本上都是从唐代袭用下来的旧名称,系指大道之外的路。

在已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当今,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的修建正方兴未艾,这路应称为助民致富,功在千秋的“黄金路”吧。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