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党项拓拔(李)氏在夏、绥、银等州的割据 – 开来之家

唐末党项拓拔(李)氏在夏、绥、银等州的割据

唐末五代时的党项,依然是“部有大姓而无君长,不相统一”。其分布仍大体为“散处邻宁、鄘延、灵武、河西,东至麟、府(府谷)之间”。他们在今天陕西的分布,主要为4个地区:

(1)名义上隶于中原王朝而实际上建立了具有割据藩镇性质的拓拔(李)氏,即党项平夏部,仍主要集中于夏、绥、银、宥(靖边西北与内蒙古交界处)等州。

(2)麟、府等州为党项折氏、尼也六族、薄备家族、逸利氏、越利氏所据。其中折氏最具实力,与拓拔氏有所区别;五代初年,拓拔氏隶于后梁王朝,而折氏则依附河东李存勖集团。

(3)鄘、延、丹、坊(黄陵东南)等州也是党项诸部重要居地,像延州的党项司家族,“畜牧近郊,尤富强”。

(4)与秦(甘肃秦安北)、泾(甘肃泾川北)、宁(甘肃宁县)、庆(甘肃庆阳)接界的陇、邻等州,当有部分党项东山部居住。

唐末五代时期,党项拓拔(李)氏和折氏,或世袭夏绥节度使,或世袭麟、府州刺史和节度使,标志着党项族已上升为当地的统治民族。

在党项诸部中,拓拔氏为最强。部酋拓拔思恭自唐末藉勤王镇压黄巢军暴发,遂与兄弟、嗣子、族人相继割据夏、绥、银、宥诸州一个半世纪。

拓拔思恭出自党项平夏部,其祖上于天宝末年有战功,擢容州刺史、天柱军使。懿宗咸通末年,思恭窃居宥州(治今内蒙古鄂托克旗东南城川古城),自称刺史。

黄巢入长安,思恭以勤王为名,于中和元年(881年)纠合蕃汉兵与鄘延节度使李孝昌“同盟讨贼”。因而被僖宗授予夏绥节度使,并赐夏州号定难军。但思恭在与黄巢军交锋中屡战屡败,“未尝有所可称”。义军失败以后,拓拔思恭虽无显功,仍以劳封夏国公,赐姓李。

此后,李思恭以夏、绥、银、宥为根据地,只要有隙可乘,就向南发展,向朝廷邀功。光启二年(886年),李思恭乘朱玫之乱和保大节度使东方逵卒,遣弟思孝攻取鄘州,不久又拿下延州。文德元年(888年),从李思恭请,朝廷授李思孝保大节度使、鄘坊丹翟等州观察使。于是兄弟二人据有两镇八州之地。唐昭宗即位后,思恭、思孝又以朝命统两军参加对河东李克用的讨伐。但这次兵行因官军大败,思恭等似乎未捞到什么好处。乾宁二年(895年)李思恭卒,弟思孝代为定难军节度使。三年(896年),思孝上表致仕,荐弟思敬接任保大节度使。时李茂贞势倾朝廷,威震关内道诸藩镇,思孝、思敬兄弟不仅向南扩充地盘受阻,而且受制于茂贞。所以,光化元年(898年),李思敬被迫徙镇武定(治洋州,今洋县),后降西川王建。李茂贞则以从弟茂勋任保大节度使。

此前,李思谏以定难节度让于侄子李成庆,并以朝命徙宁塞(延州)、静难(邻宁)节度。但这两镇也被岐帅李茂贞集团所据,党项李氏只好仍龟缩回夏绥据地。为寻求庇护,以保存实力于一隅,在天复二年(902年)朱温攻围凤翔时,夏绥李氏遂依附于朱温。因而招致李茂贞养子,静难军节度使杨崇本对夏州的进攻。崇本于天枯三年(906年)率凤翔、合宁、保塞、保大、彰义、秦陇6镇5万兵,拟一举拿下夏绥。李成庆向朱温告急,朱温遣匡国(同州)节度使刘知俊等于美原(今富平)大败崇本,6镇兵被迫引归,夏州李氏转危为安。

总之,党项拓拔李氏,以勤王为名邀得朝廷优容,得以称雄一方,及至南进受挫,为立于不败之地,复以退为进,依附唐末第一雄藩,由是实力得以保存。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