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古代的车马 – 开来之家

略谈古代的车马

古代陆上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马车。虽然很早就有了牛车,但并不为人所常用,而且被认为是卑贱的。《周易》:“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是把牛车和马车并提的。

马车不但是古人主要的交通工具,而且还是战争中的主要武器。《左传》所记的大规模战争几乎都是车战,因此古书中关于车与马的记载到处可见。先秦古籍往往车马连称,说马往往也包含车,说车也包含马。古人驾车以四匹马为常,称为驷。

《诗经》和《左传》中描写的马车绝大部分是四匹马的。《小雅•节南山》:“驾彼四牡,四牡项领”,《大雅-蒸民》:“四牡彭彭,八鸾锵锵”,《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也有驾两匹马的称作骈,骈即二马并列之义,魏晋以后兴起的骈文,即从此义引申而来。套三匹马的叫骖,骖还有个意义,即指驾车时套在两边的马。

《楚辞•九歌•国殇》中说:“左骖殪兮右刃伤”,指的就是驾在两旁的马,因为左右对举,前文并有“霾两轮兮絷四马”的诗句,足以证明,当时参战的战车是四匹马的。汉代时,天子的车有时也套六匹马。

古代的车是一根辕,前端高昂,故又谓之轩辕。靠辕的左右两匹马叫服马,外侧的左右两匹马叫骖马,因骖马在外,战争时容易被树木等挂住,《左传•成公二年》记载齐晋鞍之战中,齐侯败逃,晋大夫韩厥紧追不舍,齐侯的车“将及华泉,骖缝(挂)于木而止”,险些被俘。古人尚左,所以左骖就比右骖尊贵。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解下一匹马时,则解左骖,以示尊重。《韩非子•外储说》说:“(晋文公)解左骖而盟于河。”结盟杀马也要先杀左边的,可见其尊贵的程度。

车既以四马为常,古人常以驷来计算车辆。如果说有马千驷,就包含一千辆车,反过来,如果说有车千乘,也就意味着有四千匹马。又因为乘代表四匹马,久而久之,乘就成了一个特殊的数词——四。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秦军要偷袭郑国,被郑国商人弦高在途中遇见,他便机智地用郑国国君的名义“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乘韦,就是四张熟牛皮的意思。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