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除夕诗”欣赏 – 开来之家

历代“除夕诗”欣赏

除夕守岁,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相传,除夕守岁始于南北朝时期。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以守岁为题,即兴赋诗作词,留下了众多的名篇佳句。古人除夕诗表达的层面很广,内涵很深。有的表达人生苦短,时光匆匆;也有的感慨壮志未酬,浩然正气;还有的表达怀恋家乡,驱逐邪恶的。诗人们的心态、情绪、感悟,丰富多彩,时代不同,风格各异,意趣千姿百态。

唐玄宗时,一位叫史青的大臣向皇帝自荐称:“古人子建七步成诗,臣可五步成诗,皇上可任点题目。”除夕之夜,唐玄宗以除夕为题,令其五步成诗。史青果然在五步之内作诗一首:“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月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寥寥数句,形象生动地表述了寒尽春回、辞旧迎新的情景。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除夜雪》中写道:“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他又作《除夜》诗云:“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囚牢曾写了一首《除夕》诗:“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诗人尽管有愁苦,但正气浩然,充满天地。

金代诗人元好问也在《汴梁除夜》诗中曰:“六街歌鼓待晨钟,四壁寒斋只病翁。鬓雪得年应更白,灯花何喜也能红。”

除夕守岁,辞旧迎新,既有怀念留恋,又有对新的一年的期望。明代才子文征明在25岁那年的除夕,挥毫赋诗,一方面感叹“二十五岁如水去,人生消得几番除”,另一方面又借诗表明志趣:“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夫是文词。”

旅居海外的游子如何度过除夕?他们的心情会是怎么样呢?请看明代诗人袁凯的《客中除夜》:“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在外面时间长了,到了除夕之夜,听见房外响起爆竹,竟忘了“今夕为何夕”,看见他乡之人欢度除夕,不免牵动乡思,儿女不忘娘,爱国爱家乡,更添一番情趣和韵味!

清代短命才子黄景仁贫困潦倒,他在《除夕偶成》诗云:“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他的诗艺属上乘,他表达的个人遭遇和心态是时代的悲哀,是他命运的悲怆。

新文化运动后,提倡以白话文作诗为文,胡适、刘半农当年便有白话咏除夕的诗。1918年,胡适应某杂志编辑之请,写了一首诗,题名《除夕》:“除夕过了六七日,忽然有人来讨除夕诗!‘一去不复返’,如今回想未免已太迟!那天孟和请我吃年饭(指北大教授陶孟和),记不清几只碗;但记海参、银鱼下饺子,听说这是北方的习惯。饭后浓茶水果助谈天,天津梨子真新鲜!吾乡雪梨岂不好,比起他来不值钱!若问谈的什么事,这个更不容易记。像是易卜生和白里欧,这本戏和那本戏。吃完梨子喝完茶,夜深风冷独回家,回家写了一封除夕信,预备明天寄与“他”!”=

除夕夜是回首旧岁、展望新春的序幕,我们品味除夕诗,是为了启迪人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