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诗歌中也有许多反映古代女性的内容
在李白诗篇中,反映女性的诗占有一定比重。这些诗有的凝重,有的艳丽,有的充满情趣,表示了诗人对女性的深切关怀与细致观察。
对于丈夫征边,女人独守空房,诗人寄予了极大的同情。
请看《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蕈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全诗一气呵成,从“长相思,在长安”,到“梦魂不到关山难”,似诗人对思妇的正面描述,但最后的“长相思,摧心肝”,应是诗人与思妇共同发出的心声。
如果说《长相思》只是描述了单个思妇的相思,《子夜吴歌》表述的则是群体性的“玉关情”: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风劲吹,严冬将临,大概是官府发出了通知,要送一批棉衣给边关将士御寒,于是有征人的家庭户户漏夜捣洗衣服,填充棉絮,思妇们自是以泪洗面,暗暗祝愿丈夫能早早回家,但又不知“何日平胡虏”,才能“良人罢远征”,只能将深深的愁思与期盼用在砧杵上,化作月夜此起彼伏的万户捣衣声。
《关山月》表现的是同样的主题: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妇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此诗的第四联似对前首诗思妇们“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期待的回应,但这个回应又过于残酷:“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诗人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事实就是这般严酷。“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这既是思妇们的叹息,也包含了诗人深切同情的叹息。
对思妇观测的细致入微,当数《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妻子思念在边关征战的丈夫,燕地的草刚刚抽出青丝,秦地之桑枝已被浓浓的嫩叶压得低垂;心悬两地的妻子在心里呼唤:郎君啊,当你想到回家之日,作为妻子想你已想得肝肠寸断……关键的是最后一联:这时,罗帏(门帘)忽然被轻轻掀起,思妇一怔,以为是远征的丈夫回来了,惊喜地忙起身相迎(外面的响动都会引起她这种本能的冲动),不料罗帏又轻轻落下,大概闯入罗帏的春风擦着了她的鬓发,深感失落的她发出了无奈的责问: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这样的诗如果不看署名,十有八九以为是一个才女自述的作品,可见诗人对思妇体察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