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的由来与影响
“赵钱孙李,周吴郏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熟悉这样的四字韵语。就连“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至少也听说过“百家姓”吧!
每个人的姓氏,作为个人符号的首要部分,作为家族的特别标志,是跟社会生活、历史传统密切相关的。
家喻户晓的《百家姓》是从北宋初年(公元十世纪)以来就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并有深刻影响的启蒙读物,到今天已有整整一千年的历史了。
但是,鼎鼎大名的《百家姓》究竟是何人所作?何年成书?何地初版?至今仍为不解之谜。
根据明、清以来许多学者考证的结果,《百家姓’很可能是在宋代以前就有底本,而在北宋初年由吴越地区(今浙江省杭州一带)某位无名儒生编辑加工而成的。
最早在文字记载中提到《百家姓》的,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公元112a~1210年)。他曾写过《秋日郊居)诗三首,第三首写道: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
诗下有作者自注: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所读《杂字》、《百家姓》之类,谓之村书。由此可见,早在宋代,《百家姓》已很普及了。
《百家姓》开头的“赵钱孙李”一句,是因为宋朝皇帝姓赵氏,而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国王姓钱氏。宋代有学者认为,“孙”是王妃的姓氏,“李”则是南唐国君李后主的姓氏。所以有这样的排列次序。
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刻字印刷的《百家姓》版本,是元代(公元十四世纪前叶)刊行的,由汉字和蒙古字注音相对照。但是,元代刊行本还不完备。
流行予世的《百家姓》直至明代才定型。《百家姓》通行本共收录了438个姓氏,其中,单字姓408个,编为102句,双字姓30个,编为15句,最后再加上一句“百家姓终”,共有118句,472个字。
大约在清代后期又出现了一种《增广百家姓》,共收录单字姓444个,双字姓60个,以“百家姓续’四字作为结句。
目前所能见到的清代刻字的各种《百家姓》的版本,文图并茂。每页上方有图,画些历史名人,标出姓名,注明郡望(其望族——有声望的大家族的发祥地或籍贯之所出),下方把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念起来琅琅上口,声声悦耳,像一首抑扬顿控的四言古诗,使人喜闻乐道,便于诵读和记忆。
历代出现过不少《百家姓》的改编本,如明代来年黄周星编著的《百家姓新笺》,清代以康熙皇帝名义编写的《御制百家姓》,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丁晏改编的《百家姓三编,等等。这些“新编《百家姓》”在编排上颇费了一番功夫,且皆有独到之处,但终究未能将旧本加以取代,足见其生命力是何等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