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何时开始种植,何时开始入药 – 开来之家

山药何时开始种植,何时开始入药

中药山药古称署预,又作薯蓣。其早在周朝时期(公元前约11世纪)就已有种植。中世纪时传入日本,后又传入朝鲜。据日本专家考证,中国的山药大约于1848年开始传入法国,从此欧洲人才吃到甘美如饴的山药。

山药入药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之药,谓:“署预味甘温,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之所以从署预转变为山药,其名称的衍变过程为:因避讳而改称薯药;后来到宋英宗时,又因避讳其名为曙,再次被改名,成为山药。山药本为食物,其根形似芋,味甜如薯。

山药药材来源于薯蓣科植物薯蓣的根茎。薯蓣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它的茎蔓表面为绿色、褐色或带紫色,茎长可达几十米,叶片沿蔓茎对生或互生,为网状叶脉,叶片形状变化很大,有心脏形的,也有戟形或箭形的,颜色从浓绿到浅绿。薯蓣茎上在~些叶柄基部可生长出一种小的块茎(珠芽),叫零余子,落入土中即可生芽繁殖。零余子也可以食用。

中医开处方时,山药有时写为怀山药或淮山药。称怀山药者,系指怀庆府(河南沁阳、博爱、武陟、盂县、温县等地)所出产者,其地所产的山药为全国驰名的四大怀药(地黄、牛膝、菊花、山药)之一,栽培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称淮山药者,指淮河流域即河南、江苏一带所出产者,质量较好。历史上称怀山药为佳者在本草中屡见,如《名医别录》有“薯蓣生嵩高山谷”,《本草品汇精要》有“今河南者佳”,清朝《植物名实图考》:“生怀庆山中者白细坚实,入药用之。”质优上等的山药应具有粉性足、质坚实,颜色白、体粗直的特点。

山药为最常用中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生山药功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常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功能补脾健胃,常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即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有一首《山药歌》说的就是山药的功效:“健脾止泻山药良,涩精止带赖滋养。外敷痈肿能消散,虚劳赢弱服之安。”

山药富含淀粉,淀粉酶、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多糖、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其新鲜根茎中含有盐酸多巴胺、四氢异喹啉、山药素、胆碱等。山药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对高血糖有降低作用,并有滋补、助消化、祛痰止咳、降血脂、延缓衰老等作用。

山药是药食两用品种,滋补食用甚为普遍。鲜山药可直接炒食,或与其他青菜搭配。用鲜山药制成山药扁豆糕或小米山药糕,蒸熟后食用,对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者,长期服用可改善脾胃功能,增强体质。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