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里温暖的亲情
那一代人的无私奉献,艰苦卓绝的劳作,才收获了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后来人再去瞻仰那段岁月,那些人们,怀着怎么样的心情,收获怎样的感动呢?
舅舅总是穿着一双舅妈做布鞋,与这个时代很不相称,可他穿布鞋不仅是因为舒服,而是由于迫不得已。
我一直对他的脚和鞋好奇,问了几次他的故事,他都不肯讲。前几天,年逾花甲的他在我的诚挚恳求下,舅舅才讲述了他那难忘的激情岁月,可对于自己还是草草几句,让我无法详记。
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大兴安岭林区,组织由林业工人、铁路职工、铁道兵参加的大兴安岭林区会战。舅舅作为一名铁道兵参加了这场终生难忘的大会战。
大兴安岭森林密布、高寒酷冷、白雪皑皑。这里春残花始艳,秋老麦出芒,岭积千秋雪,华飞六月霜。
舅舅他们进来时,森林里没有路。部分地带是鄂伦春人草上飞来往行驶的小道,塔头丛生,积雪盈尺,人走在上面都要跳着走,稍不留神就掉进塔头之间的雪窝里,行走都极其艰难,更不用说要在这里修建铁路了。
他们在缺乏严冬行军和御寒防冻的经验下,直插林区腹地。在滴水成冰,吐痰成钉的冰天雪地里,连续行军三、四百公里。有很多人脸冻坏了,腿冻麻了,手冻裂了,鼻子冻白了。没有道路硬是用手扒、靠脚踩、在积雪数尺的山坳里踏出一条路。硬是拿斧头剁、铁镐刨、在遮天蔽日的深山老林里砍出人行道。在雪山上、冰河旁、密林中,数千顶军用帐篷散立在雪山上下,在几百公里的线路上,象雪莲在争放,刹时开遍了林海雪原。
铁道兵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任务艰巨而危险。他们手攀悬石、脚蹬峭壁、腰系安全绳、抡锤扶钎。凿岩石、打炮眼。当时山峰上雪深石滑,稍不留心,就有滑下悬崖,掉进冰河的危险。有时狂风卷着碎雪,打在脸上象针刺刀割,有的战士为了防止爆破时出瞎炮,硬是脱掉皮手套,在冰天雪地里扒炮眼,装炸药,接雷管。
在冰河上架桥,机械用不上,爆破也不行,全靠战士们一锤一钎,逐层破冰,冰河上西北风,夹着雪花呼呼直刮,脸上,脖子上象针扎一样的疼,呼吸都感到困难。钢钎铁镐都冻的发脆,用力一撬就折成两段。手碰到铁器一不小心就扯掉一层皮,战士们每天抡起12磅大锤,从上工打到下工,汗水渗透棉衣,结成冰甲。
大兴安岭林区的铁路在铁道兵的脚下,不断延伸。舅舅所在的部队随着一次次任务不断转移。今天到这里开山,明天到那里去填河。舅舅会说很多顺口溜;只听火车叫,不见火车到,火车一到,打起背包,抬起锅灶,又到别的地方报到。
那是一个上午,舅舅正在施工,突然一块石头从上面掉了下来,砸在了舅舅的脚上,他的脚保住了,可失去了5个脚趾。舅舅讲到自己的脚时,平静而简洁,望着他那张内敛而又从容肃穆的脸,我也不敢多问。
如果到商店买鞋,舅舅一次就要买两双,一双42号,一双38号。然后各取一只,剩余的两只只能扔掉。舅妈总是笑侃舅舅;这辈子省了买鞋钱了。
高寒酷冷,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筑路架桥困难,在这里生活更困难。没有水吃就背冰化雪,没有新鲜菜就是脱水菜蘸盐水。由于地处北部边疆,气候寒冷,交通不便。新鲜蔬菜运不上来,五方六月吃干菜,冬天吃水用麻袋,睡着小杆床,喝着三省汤。战士们起早贪黑从事着繁重的劳动。长期吃不到蔬菜,不少战士得了夜盲症,天还没黑就往树上撞。后来,战士们在无霜期仅有80几天的高寒地区。发扬南泥湾精神,一位新疆的士兵终于发明了一种方法,亲手种出了白菜,土豆和角瓜等。
他还给我讲了一个和他一样失去脚趾的故事:技术人员刘庆儒,在1966年春节前,气温降到零下五十多度,他和另外两名同志到阿木耳原始森林里,沿着河道搞调查。路越走越长,走了很长一段塔头地,又遇上了大风雪,当晚,到达一个边防哨所时,脚和靴子冻在一起脱不下来了。最后,用刀子一点点的把靴子割开,一看脚已经冻坏了,经过治疗,他也同样失去了5个脚趾。
刘伯伯的一生也一定和舅舅一样穿着爱人特制的鞋吧。
舅舅说,他很幸运,为了这条生命禁区的铁路,有的战友全身瘫痪,更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告诉我,在这条贯穿于大兴安岭森林腹地的钢铁大道下,长眠着156名奉献者的英灵。他们被安葬在加格达奇和塔河的烈士陵园。英雄的丰碑永远留存在了大森林的怀抱。
我听到这,才理解舅舅,为什么说到自己时,总是寥寥几句。
那些长眠的烈士们看到大兴安岭人今天多姿多彩的生活,一定是站在天堂里微笑。正是由于有了他们和那些可敬的奉献者们,才有了大兴安岭今日的辉煌,他们用热血、青春和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大兴安岭开发建设的凯歌。八万里兴安,茫茫林海铭记着你们,历史不会忘记,兴安岭人不会忘记,祖国人民不会忘记。
那穿越高山林海的铁轨,你是昔日烈士和开发者们不朽的丰碑,你是那样的让人敬畏。每当我坐在火车行驶在你之上,便有庄严的豪情弥撒,那样的为你的存在而仰望,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沿着你的足迹,深入大山的怀抱,大森林成了胜地。兴安岭在尽显风采,尽歌尽舞,你成了舞者的导演。是你让八万里兴安登上了辉煌耀眼的舞台。你的故事和歌声,山山岭岭,世世代代,永远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