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去给自己找理由了
前几日,朋友青青费心筹备了一年的小咖啡厅正式开业了,邀请我们几个闺蜜过去坐坐。席间,闺蜜小凡满脸羡慕的表情说:“能开个自己的咖啡厅真好啊,那可是我儿时的梦想啊!”
一个朋友便说,“你也可以开啊,有梦想就要努力去实现。”然后小凡说,“我家可没有这么多资金,能拿来给我开咖啡厅。”青青一听,不太高兴,“我可没有用家里的钱,用的都是我这几年工作攒的钱。”
小凡又说,“那开咖啡厅得懂得市场营销与管理,还得懂得西餐和咖啡吧,我也不是学相关专业出身的,现在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学,我平时工作也挺忙的啊,总不能耽误工作吧。”另一个朋友便说:“我记得青青也不是学这些专业的吧,青青好像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去到处上课吧。”
然后小凡又说:“我身体不好,要是业余时间都占满了,不能好好休息,生病了又花钱看病,岂不是得不偿失。”
“也不一定非得占满业余时间啊,有时间就学学,为以后开咖啡厅做准备啊!”
“开咖啡厅得有人脉资源吧,青青长得那么漂亮,应该很容易有很多朋友吧,我就不行了,人丑就是倒霉啊。”小凡说完这句话后,席间终于安静了。因为我们知道,不管说什么,她总是能有理由反驳。
她不是真的不能开这个咖啡厅,而是她根本就不想为梦想付出任何努力。因此她要为自己的不努力去找很多看似合理的理由,好让自己能欣然接受自己的不努力。其实,大多数人的一事无成,大抵都是因为太会给自己找理由了。
你羡慕同事步步高升、薪资翻倍,但你却说:“人还是要有自己的生活,把生活都献给工作,活着也没什么意思。”所以当同事拼命加班时,你毫无压力地选择继续上班看视频。
你羡慕闺蜜会五种乐器、六种语言,但你却说:“这些事情也不是什么正经的事,还是好好工作先,何况人家都是小时候学的,我现在都老了,学也学不会,何必浪费时间。”其实想学东西,什么时候都不晚,你只是想给自己一个不学习而去逛街的好借口。
你羡慕朋友走出小城市,在北上广开启了一片新天地,但你却说:“大城市机会本来就多,我去我也行,但父母在、不远游,我还是要在家照顾父母。”你没有看到别人在大城市也是需要努力的,因此你安心地在小城市过着平淡的生活。
甚至于你羡慕别人减肥成功,但你却说,“先吃完这一顿再继续减,吃饱了才能有力气减肥嘛。”所以你吃了一顿又一顿,只是为了给予自己所谓的“力气”。
然后你说,“我说的难道不对吗?本来大城市机会就是多,本来身体健康就是比工作更重要。”
没错,你说的都对。为你不想做的事情找理由,只要你想找,总能找出千百个来。就像是吸烟的人,如果不想戒烟,他可以为吸烟找出100个好处来,但他就偏偏对“吸烟有害健康”这个不吸烟的理由熟视无睹。根据心理学认知失调理论来说,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态度是相反的,他自身就会感到非常不舒服。而你为了让自己感到舒服,就只能去寻找理由平衡你的态度与行为。
你不想去努力,不想去付出,做什么都嫌麻烦,所以你给了自己很多不做这件事情的理由,这样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中。你害怕看到自己的无能与没本事,所以你把自己的失败与别人的成功都归结于社会环境、运气、外貌甚至是天气等外在不可控因素,这样你就可以摆出一副无辜的姿态,摊摊手说,“我有什么办法呢?这又不是我的问题。”
你真的太会给自己找理由了,你总是能在众多理由中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个。你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你句句在理、无懈可击。但你赢了口舌,最终却输了自己。
你为自己找的每一个“不能做”的理由,都好似一块巨石,在你还没开始迈出第一步时,就否定了所有的机会与可能,堵住了你所有前进的道路,最终让自己无路可走、作茧自缚,把自己捆在了所谓的“舒适圈”中,一事无成;你为自己找的每一个“失败”的理由,都好似一块黑布,蒙蔽了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当你认为一切都不是你的问题时,你又怎会做出任何改变?又怎可能改变失败的命运?
不是任何人打败了你,是你对于慵懒的欲望与失败的恐慌打败了你;不是任何事难住了你,是你给自己找的那许多理由难住了你。
所以,不要再去给自己找理由了。成功的第一步总是要直面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欺骗自己。当你知道你的不作为不是因为别的,而就是因为懒时,你才会去变得勤勉;当你知道你的失败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就是因为自己能力不佳或不够努力时,你才会去改善自己。虽然自我否定的过程总是痛苦的,但成长终究是与自我的搏斗与对抗,总好过你百般迁就自己的欲望,最后“葬”在自己的温柔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