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个步骤 – 开来之家

人生的三个步骤

  一
  
  第一阶段为生活。衣食住行的意义与价值是维持生命的存在。
  
  先讲讲食和衣。所谓食前方丈、一丈见方的很多食品同颜渊的一箪食、一瓢饮,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大布之衣,大帛之袍,同锦衣狐裘的作用也差不多。饮食为御饥渴,衣着为御寒冷。同样,颜渊居陋巷,在贫民窟里;诸葛亮卧草庐,在一个茅草房里。从表面上看双方好像不一样,其实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上还是差不多的。
  
  再讲到行。孔子出游一车两马,老子出函谷关只骑一头驴,普通人就徒步跋涉了。
  
  今天科学发达,物质文明日新月异,我们的衣食住行同古代的人绝不相同,但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角度看,衣还是衣,食还是食,住还是住,行还是行,生活还只处于第一阶段。
  
  动植物亦有它们的生活,有它们维持生命的手段,所以生命的第一层次即生活方面比较接近自然。可以说人同其他动植物的生活相差得不太远。孟子的“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即是此意。进一步说,我们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命才有生活,并不是我们的生命就是为了生活。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在内部。生命是主,生活是从。生命是主人,生活是跟班,来帮主人的忙。
  
  生命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应该另有作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个层次,即人的行为。换句话讲,人的生命价值应该体现在事业上。
  
  二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只为吃饭、穿衣、住房子、行路的。除了衣食住行以外,我们应该还有人生的行为和事业,这才是人生的主体。
  
  今天不少人工作都是为了谋生。为了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才谋一个职业,拿工作来满足自我生活需要。工作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为,实际上应该有另一种更高尚的行为,按照古人所讲,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只要肯有所不为,不讲我不想讲的话、不做我不想做的事,不论他是大总统、大统帅、大企业家,还是农民、工人,从行为上讲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区别只是生活质量,但做人的精神是平等的。讲平等要从这种地方讲。如只从生活质量上看,人与人怎能平等呢?整个世界的人都不平等!有的事富贵的人可以做,贫贱的人却不能做;有的事贫贱的人能做,富贵的人却不能做。只有我们讲的修身,这种精神行为,才是平等的、自由的。可见古人所谓的修身,到今天仍旧有意义有价值。再过上300年、3000年,这种意义与价值还会继续存在。
  
  第二步是齐家。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好合,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天下哪有完全大公无私的事呢?吃饭,一口一口吃,这是私的。穿衣,穿在我身上,也是私的。房子自己住,还是私的。哪有不私的事呢?
  
  修身齐家不是个人主义,不能只讲自己。没有父母,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修身齐家亦不是社会主义,身与家都有私。修身齐家是一种行为道德,是公私兼顾的。尽自己的能力来修身齐家,这是你应该做的。我应该修身齐家,你也应该修身齐家,


大家是平等的。
  
  第三个层次就是治国平天下。个人、家庭、国家是一体相通的。古人对人生看得很通达很透彻,才会有此想法。一个人最多不过有100年的寿命,能活到八十九十的就很少了。过了100年,一个家里的人就完全换了,正所谓人生无常。世界上各大宗教,无论耶稣教、回教还是佛教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唯有中国人不喜欢讨论此问题,中国人习惯在人生无常的现实下安下心来。
  
  三
  
  我们为什么要修身?为什么要齐家?为什么要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现在讲到人生的第三个阶段了,这就是人生的归宿。
  
  人生有开始,自然也该有个归宿。中国人讲归宿同宗教的讲法不同。宗教说人死了,灵魂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中国人不说对,亦不说不对,把此问题搁置不论。中国人讲人生的归宿在人性。
  
  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天性。老鼠有老鼠的天性,小白兔有小白兔的天性,那么我们人呢?人和动物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的天性高过其他动物,不容易发现。不仅别人不知道,自己或许也不知道。人的一切行为都应合乎自己的天性。正所谓各有所好。如我摆两个菜:一个鸡,一个鱼。你喜欢吃鸡还是吃鱼?一下就可以知道,这很简单。若你是学文学的,究竟喜欢诗歌还是散文,就不是一下就可以知道了。散文中,你喜欢韩文还是柳文,更不易知道。这些都该用些力气才知晓。人的其他行为也是如此。总之,人的行为要合乎自己的天性。
  
  如能令自我天性得到满足,自会将安乐二字放在人生的最后归宿上。我天性就是这样,只有这样做,我才心安,才会感到快乐。
  
  那么我请问诸位,我们的人生除了安与乐之外还有第三个要求吗?吃要吃得安,穿要穿得安,安是人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字。安了才会乐。看看社会上大富大贵的人,或许他不安不乐,而极其贫贱的,或许反而安乐。
  
  诸位应该争取富贵还是安于贫贱呢?富贵贫贱只是人生的一种境遇,而我们要的是安与乐。只要我们的行为合乎我们的天性,完全可以不问境遇自得其乐。
  
  我们中国人常言德性。什么叫德?韩愈说:“足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可见德就是性。自己的内部本来就充足,不必讲外部条件。譬如说喜欢,喜欢是人的天性,不需要外部条件。快乐亦是天性,不需要外部条件。哀伤也是。人遇到哀伤的事若不哀伤,便无法安乐。如父母死了,不哭你的心便不安,那还怎么安乐!怒也是人的天性。发怒得当,也会感觉内心安乐。
  
  我不识一个字,但我也有喜怒哀乐。诸位看街上不识字的人多得很,或许他们的喜怒哀乐比我们更天真、更自然,发泄得更恰当更圆满。人生的最后归宿就要归在德性上。性就是德,德就是性,古人亦谓之性命,我们要圆满地发展它。
  
  表现出恰当而圆满的喜怒哀乐,可做别人的榜样与标准的,我们称其为圣人或天人。与天,与上帝,与大自然合一。人生若能达到这个阶段,就可以死而无憾了。
  
  做人第一要讲生活,这是物质文明。第二要讲行为与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人文精神。最高的人生哲学讲的则是德性。德性是个人的,同时也是古今人类共同的。人生的归宿也应在此。

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开来之家,读一则小故事,悟一份人生哲理,读一年小故事,成一个人生智者。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