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半夏》读后感
《花开半夏》这本书受到了很多少男少女的喜爱,这本书的魅力到底在哪里呢?看过的人都会有哪些共鸣哪些感受呢?一起来看看下文这篇关于《花开半夏》的读后感,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本书中的爱恨情仇,一起来寻找属于读者的共鸣。
因为太忙碌,这本书从7月一直在床头放到现在,有一段时间,上面已经落了一层厚厚的土,昨晚熬夜想看完,花开半夏-读后感。但是,看到两个人要私奔的前一天,之后的故事,我已经知道了,无非魏如风被认为是卧底,从那张纸条被发现开始,我就明白故事要怎么继续了,他们没有走成,不想看整个过程了,我最受不了的就是误会和诬陷这一类的事情。
翻看后面结局的重点,都死了,滨哥就是1149我没想到,我一直潜意识觉得阿九是,可能因为名字的缘故吧。夏如画的身上也有方茴的影子,让我看了很难受,有一种女孩就是天生这么闷的,或者说软弱,软弱的让你窒息。类似于这种被人误会的例子,虽然让我接受不了,但产生共鸣的力量太强大了,以至于喜欢看《悲伤逆流成河》,喜欢看《甜蜜蜜》,回忆起自己的大学生活,那三年的时间就像人间地狱一样,是胸口压着一块大石头,是突然胸口发闷喘不过气的难过。
有时候我在想,其实恋爱都是一样的,不管和谁在一起,好与不好,只是在一起和分手的结果,除非,除非你们经历了大悲,发生一些刻骨铭心的事情,才会让这段经历和感情成为你们各自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不然的话,只是一段时间的经历罢了。生活总会让人去成长,不管通过什么方式,如果不能让你真的感受到疼痛,那么无济于事。许多伤害会加速你的成长,虽然我们往往不想这样,但事已至此,没有办法。
每次去书店买书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目的性,你若问我选书是看封面?还是看什么?其实我答不上来,上次选山楂树的时候是因为封面的题词,我一般会看书名,之后看题词,看序言,看目录和摘要,但就像我说的一样,我所选择的必定要跟自己产生共鸣,否则我可能没有那个能力去将它全部看完。
从小爸爸会在睡前给我读格林童话,知道他是喜欢阅读,所以从小培养我,等我认字以后,让我看名著,看高尔基的作品,各种三部曲,后来看老舍的,之后看话剧剧本。到我自己有了一些阅读的取向之后,我会在放假的时候买上5、6本书,集中来看,或者是在超市碰到便宜的书就买,春秋季节的书市是从没落下过的。以前在贝塔斯曼买书的时候也是一样,开始是看购书目录,订好了,打电话,书就会送来。后来放弃了,还是喜欢书店的感觉,劲松那边有一家实体店,发现了之后就回去逛,年纪小的时候总喜欢青春小说,特矫情的话,特俗气的爱情故事,或者喜欢里面故作姿态的主人公们,崇拜到了极点;现在可不行了,自从有一年慢慢逼迫自己转型,开始狂看海岩的书,发现还是现实一点好,童话已经不再适合自己了,之后看余秋雨的书,我承认,乏味是有的,但能丰富自己,再之后给自己拔高看日本文学,变态之余,真的发现阅读国外文学作品真的很累……但国内的现代作品好像特别乏味,不是故意拿捏姿态的,就是给小朋友洗脑到早恋的,要么就非常愤青的。要么我怎么说找到一本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层次点的,真挺难的。
- 上一篇:叶子的离去随笔散文
- 下一篇:延长爱情保鲜期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