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人格解谈 – 开来之家

【大学】生健康人格解谈

健康人格应该是当代大学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在健康人格的前提之下才能真正达到“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的一致性。

一、关于健康人格的哲学思辨

1、东方传统哲学中健康人格拾翠

孔子和孟子认为一个人积极的进取之心,个人的修身养性,包括克已、公正、仁人、谦虚、好学、治国平天下等应作为年轻一代人的为人之道,处世之方。这“道”与“方”就是一种健康人格。

《道德经》又名《老子》,全书五千字,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主导意识是“清静、无为、抱一、守中”。“清静”是指一个人治理天下的心理状态,作为一个能够治理天下的人必要“两袖清风”无私心,心里安宁坦静,没有杂念来缠绕,也就是当代人讲的“自我和谐”,“无为”是不乱来,不妄为之意,并不是什么事都不想,什么事都不做,意识是说当为而为,当不为则不为矣,相代于当代人讲的自己的行为要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合乎社会规范;“抱”一是按照自己选订的目标脚踏实地,坚忍不拔地前进,相当于当代人的专心致志;“守中”是指干什么事既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当代人讲就是既不能自负也不能自卑,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不能过分地无止境去追求,在“有失有得”中保持一个“和谐的度”。

上述经典性的哲学道理均是儒家和道家的至理名言,都是中国自己土壤中“长”出来的,古代是“明珠”即使到了当代也是不可多得的“历史珍宝”。

2、西方古典哲学中健康人格回眸

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就是健康人格,他指出知识便是美德,无知就是缺德,有美德的人就会做好事,做善事,“有美德的人”就是当代具有健康人格的人。苏格拉底还指出一个具备了一定理性(健康人格)的人才会去自觉地求知求学,只有在求知求学中增长智慧,学会勇敢(相当于健康人格中的意志品质),才有节制(相当于健康人格中的情绪管理与自我调控)。

3、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家把健康人格的具体化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从人的本性出发,提出了人的最高理想和最高境界便是“自我实现”。他认为自我实现是一种健康人格的表现形式,也是个人潜能与价值得以实现的最高标准,要达到这一“标准”,他指出了八条途径:

1)必须在成长与发展中根据自己的主观和客观条件作出正确的选择;

2)目标确立之后就要全身心地投入;

3)要适当地肯定自我,接纳自我,表现自我;

4) 要勇于承担责任,做什么事成功时总结经验,失败时吸取教训;

5)要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有自己独特的兴趣与爱好,要乐于自己最喜欢干的事情;

6)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必须要志向高远;

7)在工作与生活中,自我实现的人有高峰体验,也就是要善于捕捉自己的各种灵感;

8)能充分地挖掘个人的先天本质,注重开发自己的各种潜能。

二、心理和谐是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起始与归宿

心理和谐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一种时代要求,也是对当今和谐盛世的一种良好适应,因为当代大学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要承当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更多的期盼,只要在健康人格的前提之下才能真正地达到心理的和谐。

1、客观的社会认知与正确的自我意识

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审时度势,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以及生活道路上渐渐地领悟到怎样去用自己的独立眼光去认知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周围的客观世界,不带有任何主观的偏见去看待现实,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在认识过程中找出若干规律,更好地完善“自我”,达到自我内心的真正和谐。

2、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与积极情绪体验

乐观向上是一种健康人格的外化表现的一种形式,心理和谐的大学生总是发现自己生活周围光明和美好的方面,对前途充满信心与希望;心理不和谐的大学生总是看到事物的阴暗一面,这是因为受“自卑”的思维定势所左右,看到光明和美好就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既是和谐心理的表现,也是健康人格的特征之一。

3、和谐的人际关系与良好的社会适应

具备着良好人际关系的大学生实际上是一种在健康人格指导之下的一种心理的和谐,这是建立在相互认识和相互体验基础上,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非常接近的相互认同与接纳的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搞好学习,做好工作,愉快生活的有力保证,也是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他人的一种和谐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前提条件就是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心理和谐。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不论是在校学习还是将来走向社会,都必须要构建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健康人格,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自己内心的和谐,自己与大自然的和谐,最后达到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在实现了这种“立体和谐”之后,其健康人格也会自然而然地“更上一层楼”了。


  • 上一篇:大学生对“性”相当谨慎
  • 下一篇:大学生陷入一种“自愿消极”状态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