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总裁的创业之路
2013年,本科毕业的戴威“先斩后奏”,不顾家人劝阻踏上去青海东峡镇支教的路途,为了多看看这个世界宁可延迟一年读研。
对此,戴威的大学同学对他有个一致的评价:敢想敢做。今天交给戴威的事,不管多晚多难,他第二天准能完成。他是一个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会努力去得到的人。
东峡镇的冬天最低零下25度,没有暖气的情况下戴威晚上要盖三床被子,穿三双袜子和衣而睡。每天3元的伙食费只够土豆蘸盐,甚至水资源紧缺,连洗澡都变得奢侈。
这一年,戴威饱尝生活的艰辛,为了去城里改善生活和洗澡,戴威和支教的同学都买了自行车,每逢周末骑行57公里去城里。杨品杰回忆,第一次去县城,两个人吃了160块钱,戴威一个人就吃掉了143块。
路上的三个小时,戴威总会被青海的风景折服,不由感叹:骑行是一种最好的了解世界的方式。渐渐,戴威成了重度骑行驴友,在当年的北京骑行圈小有名气。
还在做ofo骑游时的戴威(右一)
2014年,戴威结束支教回北大读硕,彼时国内创业风潮四起,资本狂热起来。戴威立马拉拢室友薛鼎等人,想把青海骑行经历包装成一个产品。
10月,戴威拽一位师弟吃烧烤。戴威兴起对着师弟说:自己正在做深度骑游的创业项目。巧的是师弟正在唯猎资本实习,应承道:“基金刚成立,我可以拉你去聊聊。”
几天后,戴威见到了自己的天使投资人肖常兴。聊了40分钟,100万的投资就敲定了。肖常兴觉得应该支持这群支教的年轻人,给他们出来做事情的机会,至于项目细节,肖常兴挥挥手:下次再聊。
回家之后,戴威脑袋有点懵:不会是个骗子吧?直到查出肖常兴不仅有上市公司背景,还是个资深投资人才放心。
拿到100万融资后,戴威开始效仿滴滴搞补贴。
ofo骑游做了环台湾岛、环海南岛几个团,想以此规模化发展。在广州、深圳、厦门等旅游城市做地推,打出一个用户送一瓶脉动。没曾想地推团队一个月谈了三四百家店,每天补贴大三四万块,100万很快见底。
戴威忙不迭踏破了几十家投资机构的门槛,无一看好。连唯一口头承诺的投资人,最终也黄了。
2
眼巴巴撑到2015年4月,ofo账面上只躺着400元,还有2个程序员、5个运营等着发工资。要么死,要么变,戴威有些慌了。马上要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的张巳丁忧伤的说:“公司要是死了,自己毕业后就要去修文物了。”
薛鼎找戴威商量,决定把环青海湖项目做到极致,团队自负盈亏,总部不用管。带了三个兄弟凑了几万块,在青海租了个一室一厅的小房子,硬是一个月内把沿青海湖所有民宿、餐厅、自行车店、保障车、应急救援全部搞定。但后续资金仍旧毫无着落,ofo岌岌可危。
戴威开始复盘这次失败:自己本科四年丢过五辆车,对于骑行这种低频需求而言,解决代步问题才是这一群体的痛点。戴威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最方便的就是出门看到车就可以骑,骑到哪放下就可以不管了。
5月12日,戴威午饭后和张巳丁在公司附近遛弯,随口提出自行车共享模式的构想,没想到两人一拍即合。戴威随即打电话给远在青海的薛鼎,三个人一拍即合决定转型。三天后,胜利会师北京。
戴威、薛鼎和张巳丁开始加班加点在校园里游说遇到的同学,给他们讲解自己的“共享单车计划”。
戴威拿着共享单车的方案再一次找到了肖常兴师兄,这回他不讲支教的故事,改讲“共享单车的宏伟蓝图”,肖常兴师兄并不看好这个模式,但看在导师的份上,心一软,又给了100万,并且还把估值涨了一倍。正是这100万让ofo起死回生,顺利转型。
这回,戴威学乖了,有钱悠着点花。他用20串羊肉串的代价,请中文系的师弟出手,酝酿了两个通宵,搞出一篇气势磅礴的雄文《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
文中,戴威宣布ofo将为北大校园提供超过10000辆自行车,同时也呼吁2000名北大师生贡献出自己的单车。末尾写道“100多年来,有很多北大人改变北大,也改变了世界,这次轮到你了!”那篇文章当晚就过10万+阅读量,一夜刷遍北大校园,“通过ofo公众号,可以注册消费、获取单车密码”。随后1天内,ofo收到了400多份申请。
截止9月份,ofo共收上来1000多辆车。他们为这些车上了车牌、刷了漆、装了机械锁,不需要钥匙,根据密码就能打开。
2015年9月7日早上8点,ofo仅有的6个成员扎堆站在北大校园张罗。“头一天晚上大家干了个通宵,很疲惫,但那天我们就一直盯着后台的数字看,有500多个用户注册,200多个订单。之前哪怕10个用户,都是‘求爷爷告奶奶’似的拉来的。这是第一次我们隐约觉得,终于做出了一个有生命力的产品,它是能长大的。大家激动不已,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受大家喜欢的、被需要的。”
ofo一直在找赛道,起点终于出现了,但燃眉之急依旧是解决钱的问题。
到10月底,“共享单车计划”大受欢迎。很多师生都骑着ofo上课、吃饭、回宿舍,ofo在北大订单峰值冲上4000单。戴威突然意识到:这一波红利的窗口期时间有限了,我们必须再快一点,资金依旧是最大的问题。
于是,戴威第三次找到肖常兴师兄,希望再借250万。肖常兴师兄再次支持了他。戴威自己又东拼西凑筹了250万。就是靠这500万,ofo开始复制扩张。
当年12月,ofo终于走出了北大校门,在人大、北航、师大等15所高校同时运营,40余万注册用户,服务近100万高校师生,日订单量达到1万,累计订单突破150万。
正所谓一快遮百丑,创业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舍命狂奔。
期间,为了5个免费工位,戴威在北大孵化器路演,巧的是,当时台下坐着东方弘道创始合伙人李晓光。李晓光是北大81级计算机系学长,他对戴威的项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几番沟通,协议签订,300万元8月份打进了ofo账户,但当时戴威身上已经背着多达600万债务。
- 上一篇:创业者对投资公司有过的8大误解
- 下一篇:互联网公司需要用到的四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