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什么意思,有何讲究
冬至是节气名,二十四节气中“二至”之二,在农历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公历12月22日或23日。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愈往北愈显著。冬至,即严冬到来之日,河北民间说是进了数九寒天。所以在河北乡间,冬至亦称数九。古人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日冬至。”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测出的一个。
冬至前,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是斜射,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热量还少,但因为地面还有过去储存的热量继续发散,所以还不是最冷的时候。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渐长夜间渐短,但由于地面储存的热量已消耗得越来越少,所以到了“三九”前后,天气也就最冷了。这就是“冷在三九”的道理。
数九即从冬至这天算起,九天为一个“九”,数到惊蛰后六天共九九八十一天(公历12月22日至次年3月12日)。据《清稗类钞•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载,当时老人有填《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即画出“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等九个九划的汉字轮廓,冬至进“九”后日填一划,81日填完后正好九“九”已尽,寒气消而阳气落地。20世纪80至90年代,武安市南关二街每年冬天都组织老年人填写《九九消寒图》,为老人增添乐趣。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届时还有庆贺之举。《晋书》上说:“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所以,冬至节古时有“亚岁”之称。
拜冬。旧时,河北各地过冬至时,多行拜师礼。沙河县的私塾中祭拜先师孔子,师生依次肃拜。弟子拜师,窗友交拜,叫“拜冬”。学生带上酒肴,拜请塾师;有的是家长和学生同往塾中拜请塾师,然后塾中放学一日。
在新城县(今高碑店市)、雄县一带,冬至节也称“长至节”。这天树八尺之表,以验来岁水旱。以表的正中间为基准,日影达正中则来年是丰年;影不过半,则为早年;日影过半则来年水大。
旧时滦县一带富有之家,冬至日必吃馄饨,取天开于子,混沌初分之意,人吃了馄饨会更聪明。
吃饺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冬至日一定要吃饺子,说是“安耳朵”。不吃饺子,数九寒天会冻掉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