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饮食文化与习俗特点 – 开来之家

新疆的饮食文化与习俗特点

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满、锡伯、柯尔克孜、塔吉克、俄罗斯等民族一般实行一日三餐制。以维吾尔族为例,早餐一般为茶水和馕,比较简单;中、晚多为正餐。人们闲时,午餐为正餐;农忙时节,午餐一般在地里吃,普通农民则将馕带到地里吃,瓜果代菜就餐现象较普遍,而晚餐一般以粮食为主,配以炒菜,形成明显的主、副食结构。

维吾尔族待客很热情,宴请宾客一般要上3~4道饭食,上每道饭食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时间。一般第一道是馕、瓜果、茶、面食、小点心等;第二道是抓饭或大米饭,佐以少量的炒菜;第三道是手抓羊肉;第四道是馄饨、“银丝擀面”、“拉条子”等。餐间配有白酒,不论多少人进餐,只用两个酒杯。由主人主持按座次顺序轮流饮酒,这显示了维吾尔族热情好客的品格。

塔塔尔族的进餐习俗与上述民族迥异。塔塔尔人很注意养生之道,通常一天吃6顿饭,每顿只吃一点儿。餐餐不离果酱、蜂蜜、奶油。他们喜欢喝饮料,饭后吃干鲜果品,饭食少不了野味等。早上7点吃早餐,通常是面包、饼干、奶茶或牛奶,以及奶油、蜂蜜。10点吃(喝)曲西吕,克恰依(中间茶),吃些小茶点,喝红茶。12点午餐是正餐,吃得较为丰盛多样,饺子、包子、馄饨、各种馅饼或是抓饭、各种米饭,最后喝一小碗极清淡极薄软的汤面片,饮料有克赛勒或各种糖水水果。下午3点钟,吃些小茶点、果干,喝点红茶。下午5点吃晚饭,一般是甜面包或咸面包、南瓜馅饼,或海勒拜(用白面、白糖、羊油等做成的甜糊糊)。晚上10点再进一点干鲜果,吃点饼干果酱,喝点红茶。

每到“纳吾鲁孜节”(相当于汉族春节),柯尔克孜族家家户户都要做“克缺”饭。其制作方法为:先将去壳后没再加工过的大麦,小麦、豌豆、黄豆、蚕豆、青稞、小米、大米等原粮煮熟,再放进牛羊肉块,加以奶油、胡萝卜丝、葱头、胡椒粉、食盐等食物和调料煮成粥。“纳吾鲁孜节”时吃的“克缺”饭,很像汉族的“腊八粥”。据史料记载,古代柯尔克孜人欢度“纳吾鲁孜节”时的纸花和登高活动,和汉族的“重阳登高”有相同之处。

“克缺”饭,只有在每年过“纳吾鲁孜节”时做一次,而且不分贫富,每家都必须做。柯尔克孜人过“纳吾鲁孜节”吃“克缺”饭,目的是祈求在新的一年中风调雨顺,人寿年丰。所以,人们把这种饭称为祈求平安的“克缺”饭。如今“克缺”饭的用料已不再是五谷杂粮,而是大米、清油、羊肉、葡萄干、蔬菜。过“纳吾鲁孜节”时,全牧村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享用着各家各户精心制作的“克缺”饭,气氛热烈又祥和,洋溢着在新年里平安幸福吉祥的气氛。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