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来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 开来之家

腊八粥的来历,腊月初八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每逢农历腊月初八这天,我国广大农村人民都要吃一种用米、麦、大豆、豆腐、肉、蔬菜等混合熬成的“腊八粥”。 腊八粥的来历是这样的:

相传在北宋时期,八百里伏牛山上住着一户人家,有老两口和一个儿子过日子。老头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勤劳朴实。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他仍然每天早晨听到鸡叫就起床,吃过早饭,他就下到田地里,精心耕作。他料理的田园土地年年五谷丰登,粮仓里的粮食总是堆得满满的,而且他还成担成担地挑到市镇上卖钱。他种的瓜果蔬菜四季不断,除供应家里吃喝之外,他还换回了不少银两。因此,家道渐渐殷实起来,真是“吃甘蔗上山,一步比一步高,一节比一节甜”。

村里人羡慕不已,好奇地问他:

“你家是不是种了一棵摇钱树,怎么日子过得这么滋润?”老汉憨厚地笑笑:

“摇钱树嘛,人人都有,那就是自己的两只手。”人们看到老汉天天早起,像司晨的公鸡,就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打明鸡”。

而女主妇则是人见人夸的勤俭治家的行家里手。一日三餐饭,她都精打细算,生怕浪费。她穿的也俭省节约.一件衣服补丁加补丁,她缝缝补补照样穿下去。一身粗布衣,干干净净穿了十几年,她都舍不得换套新的。邻居们跟她打趣:

“你家在我们周围一圈,已经算得上是肥得流油的了,怎么还舍不得吃穿用?不怕钱堆多了放久了,烂掉了!”老太婆谦逊地说:

“都是穷人家过日子,彼此彼此嘛!”

一家三口人年年丰衣足食。他们还常常拿出多余的钱和米,周济左邻右舍,根本不图什么回报。哪家有困难,他们都是二话不说,主动雪中送炭,急人之困。于是又有人逗乐:

“你们家是不是藏着一个聚宝盆呐,怎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呀?”老太婆乐呵呵地说:“聚宝盆不叫好,勤俭才是无价宝啊!”人们见老太婆不糟蹋粮食,爱惜一针一线,不轻易花钱,就给她取个外号叫“不漏汤”。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老两口的独生子已经长大成人了。虽然长得五大三粗,强壮结实,但是跟他爹娘完全不一样,没有他们的半点基因。这娃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长大后更是吃了睡睡了吃,养得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每天早上,他爹都在田地上忙活半天,回家歇气时,这娃还赖在被窝里正做着梦,太阳都快晒到屁股了。人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瞌睡虫”。

有天,老汉摸着自己一大把花白胡子,知道岁月不饶人,他将不久于人世了,便苦口婆心地劝爱子瞌睡虫说:“儿啊,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哪!要吃饭,得流汗,靠天靠地靠爹娘,都不如自己靠自己争气保险哪!爹娘百年之后,你怎么过日子呢?往后不能再贪吃睡懒觉了,学学种庄稼做点实在事呀!”瞌睡虫哼哼唧唧,一个耳朵进,却是另一个耳朵出,照样睡他的瞌睡。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