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及其种种说法 – 开来之家

春节的来历及其种种说法

关于春节的来历有说法诸多,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传统上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亦称新正,今天我们称之为春节,古时称“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正月初一为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所谓“三元”之日,故称之为“元旦日”或“元日”,意为新的一年由此开端。

在古代,关于“岁首’有好几种说法,“元旦”作为古代官方法定岁首,乃汉武帝时代编定的《太阳历》所规定。此后,其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并汇聚了其他许多节日和习俗,到宋代时,农历新年的节日面貌已基本定型,成为自腊月廿四(廿三)日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持续近一个月的综合性的盛大节日。

辛亥革命以后,规定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遂改称为“春节”了。

中国人称春节为“过年”。古代关于“年”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古文有“年,谷熟也”的说法,以谷熟为一年。甲骨文中的“年”字是果实丰收的形象,金文中的“年”字也是谷穗成熟的样子。禾谷都是一岁一熟,引申一下,就把“年”作为岁名。可见,“年”原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这一名称正是传统节日来源于古代农业的典型反映。

关于“年”,民间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远古之时,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凶残无比,每到腊月三十晚上就出来伤害人畜,毁坏家园。因此,人们都要熄灭灯火,避灾躲难。有一次,这个怪兽到了一家门口,恰巧这家人穿着大红衣裳,点了一堆竹子取暖,燃烧的青竹“啪啪”爆响,“年”因怕红、怕火、怕响而吓得掉头逃窜。

此事传扬开来,人们为了防御怪兽“年”的侵袭,每到除夕,就穿着红衣服,通宵达旦地围坐在篝火旁,投以青竹,“噼啪”作响,以吓跑怪兽“年”。翌日清晨,大家互道平安,并置酒食以庆祝。这个习俗流传日久,就逐渐发展为后世“春节”的种种传统风俗习惯。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