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大年初一的拜年习俗
拜年是中国民间春节时的古老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彼此表达美好祝福的一种形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来的含义是向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行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平安等内容。碰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相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体、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互相祝贺,称之为“团拜”。
民问互访拜年的行为,依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一定要带着礼物到父母家。进家后先朝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一一跪拜。可以留下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只朝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是平辈,则只要拱手一揖而已;对方要比自己年长,仍须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作搀扶状,连说免礼以示谦恭。这种情况通常不宜久坐,寒暄两句客套话就须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访。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对一年来欠别人人情的(如老师、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谢。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平日没有多少来往,但能说得来,到了年节,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须拘泥礼节。
如果因故未及按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拜晚年”。拜年的习俗从汉代开始,唐宋之后很是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祝贺。
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称“门簿”。
随着时代的进步,拜年的习俗也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前的拜年方式外,又流行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手机短信拜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