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来历与相关传说 – 开来之家

腊八粥的来历与相关传说

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临近岁末的一个重要节日,农历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所以这个节日被称为“腊八节”。

为什么叫“腊月”呢?因为早在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开始在这个月举行隆重的“腊祭”活动,活动在腊月的哪一天举行最初并不固定。“腊”有几个意思,一个是“接”,就是迎接新的一年:一个和“猎”的意思相同,就是猎获鸟兽,用来做祭祀的食品:还有一个意思是赶走疾病,迎接春天。综合这几个意思可以看出,腊祭的目的在于谢恩和祈福迎新。

过去人们认为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农业生产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丰收,人们的生活能够平平安安,都是因为有神灵和祖先的帮助。所以,在旧的一年将要结束时,人们要通过祭祀感谢神灵和祖先。其中,祭祀日月星辰等神灵被称为“蜡”,而祭祀祖先则被称为“腊”。实行“蜡”祭时,人们穿上素色的衣服,戴上皮帽子;实行“腊”祭时,人们穿上黄色的衣服,戴上黄色的帽子。在祭祀前,天子、诸侯们饮酒,表示祈求新的一年来临,并把丰厚的食物献给神灵、祖先,祭祀之后,老百姓开始饮酒,表示犒劳自己一年的辛苦劳作。人们还要举行驱鬼避疫的仪式,让吉祥和健康随着新年一起到来。

到南北朝时,受佛教的影响,腊祭的日子定在农历十二月八日,这一天也是佛祖成道的日子。据说佛祖成道前是一个王子,他为了寻求解脱苦难的办法而到深山修行,饿得骨瘦如柴。一个牧女用各种野果和泉水煮成乳糜救助饿昏了的王子,才使王子恢复了体力,最终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寺院在腊八时要用干果、杂粮熬粥。从宋代起,民间也开始仿效寺院,在这一天熬腊八粥。

中国古老的腊八节逐渐和佛教的节日融合为一天。但不管是腊祭还是纪念佛祖,送旧迎新的准备活动都与神圣的崇拜对象联系在一起,看来在即将到来的最重要的“节点”中,人们离不开神灵的护佑,因此要先行禀报,请神灵也为此做好准备。

现在,腊八节的其他习俗都逐渐淡化,但是喝腊八粥的习俗仍是全国最普遍的习俗。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仁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有些地方的人们还根据口味的爱好把粥制成咸味。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小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肉丝、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为了煮好腊八粥,主妇们一般在七号的晚上就开始忙碌地准备起来,半夜就开始用小火熬制,到天亮时,美味的腊八粥就熬好了。人们用腊八粥祭祀祖先,还可以馈赠亲友,然后全家一起品尝。一些寺庙也熬好腊八粥,八号早上庙门一开,就开始施粥,人们认为能喝上寺庙的腊八粥可以获得吉祥和健康。

中医认为,腊八粥的原料营养丰富,具有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可见,现在的腊八节是融合传统的腊祭和佛教因素而成,吃腊八粥的习俗最终成为传沿至今的节俗,跟它有益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