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饰的发展演变过程 – 开来之家

苗族服饰的发展演变过程

苗族服饰经历了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发展演变情况虽然不详,但从一些汉文献的记载可知,古代苗族先民曾流行过桶裙贯首服。《后汉书•南蛮传》和《唐书•南蛮传》记述这种服饰的特点是:“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为通裙(即桶裙)。”

这种服饰特点在今天的长顺县代化和平塘县通州一带仍得以完整保存。除东部方言苗族大部分地区在清雍正后被强迫易裙为裤外,现今绝大部分地区苗族均为裙装。

今天的苗族服饰男女有别,但据汉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直至20世纪50年代,很多地区苗族服饰不分男女。黔西北一些地区被称为“花苗”和黔东南部分被称为“黑苗”的苗族至今在节庆祭奠场合的服饰仍不分男女。

据清罗绕典《黔南职方纪略》(卷九)载,清朝时期居住在福泉、瓮安一带的罗泊河次方言苗族,其服饰的特点为:“男以青布缠首,白布裹腿。妇人挽发盘头,上插木梳。”到了节日活动期间,“每岁十月收获后,置牡牛于平壤,每寨三五头,延善歌祝者,着大毡衣,腰褶如围,足著皮靴,顶大毡帽导于前。童男女百数十辈,青衣彩带,相随于后。”

到了现代,男子头包青色或白色布的,上着布扣短衣,下穿简裤,包裹脚,穿草鞋或布鞋或钉子皮鞋。妇女包蜡染花帕,着花衣花裙。妇女头帕是一正方形蜡染布,边长一尺二寸,蓝底青花,一只角缝一条长五尺宽一寸的白带。

中青年妇女与老年妇女的衣、裙款式没多大区别,但颜色、花饰及镶花部位却各有所不同。年轻妇女盛装,上衣着对襟交领青布夹衣,两襟通领外接一条一寸多宽的布边,胸前拴两条不同色的围腰和一根丝织纱帕腰带;下着蜡染细褶布(麻)裙,长过膝。儿童大多为头戴绣花帽,腰系正方形围腰,上方缝花布,并钉有一米多长的飘带(飘带宽约一尺五寸),身着长至膝的青蓝色有领右衽大襟衫,下着大管裤,布制裤带。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