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民居特点简介
哈尼族绝大部分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占绝大多数,思茅地区、玉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也有分布。国外有少数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
哈尼族的住房风格较多地反映出农耕生活的特点,从建筑形式来看,哈尼族建筑包括茅草房、蘑菇房、封火楼、土掌房、千脚落地的干栏房、土司政权的衙署建筑、一正二厢三合院瓦房等几种类型。在建新房的过程中,哈尼族要举行占卜屋基、测定正房中心、破土开基、立中柱、上正梁、贺新房等仪式。
蘑菇房
“蘑菇房”是哈尼族传统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建筑样式,主要流行于滇南红河、元阳等地的哈尼族地区。“蘑菇房”的设计与建筑融入了哈尼先人的勤劳与智慧,在我国民居文化中独树一帜。哈尼“蘑菇房”因其特别的结构形式,具有良好的保温散热性能——冬暖夏凉。哈尼族有“谁不会盖‘蘑菇房’谁就不是真正的哈尼”之说,显然他们视“蘑菇房”为一种骄傲。
分布在西双版纳州的侄尼人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他们多居于高山深谷间,像傣族一样居住“干栏”式的高脚竹楼,有“拥熬”和“拥戈”两种结构。“拥熬”是一种地棚式的简易建筑物,依坡而建,房屋比较低矮,多是生活较困难的人家居住。“拥戈”是一种“干栏”式楼房,外观模样与傣家竹楼非常相似。底层用于圈养牲畜,堆放柴木及杂物,上层则被分为男性成员的居室“波罗坡”和女性成员的住室兼作厨房的“拥玛坡”两部分。在“拥玛坡”附近建有几间子房“拥扎”供成年儿子居住,家中有几个成年儿子,就建有几间子房,合称为子母房。
哈尼族建立新寨有许多特殊的礼仪。首先,寨址一般选择在朝阳、开阔、凉爽并有泉水的山梁或半山腰,往往依山势建立村寨,每寨少则几户人家,多则几百户。村址的选择必须具备茂密的森林、充足的水源、平缓肥沃的山梁等垦殖梯田不可缺少的条件。其次,由祭司通过立海贝、立寨桩、堆谷子或驱鬼的“丈克勒”仪式等测定寨心,划分人鬼分界线。最后,设置寨门(“龙巴门”)。各地寨门形式不同,如红河两岸的哈尼族有的借用后山的寨神林代替,有的以树枝或草绳作寨门;西双版纳勐海等地的哈尼族的寨门庄严肃穆,是哈尼族神奇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