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满族聚居区的满族文化习俗
满族是河北省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其聚居区除丰宁满族自治县、青龙满族自治县和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外,在承德市也比较集中。在历史上,满族人民长期过着渔猎生活,其固有的衣食、婚育、丧葬、礼仪等习俗,在聚居区内仍流传了下来。
就饮食方面来说,粘、凉是满人食品的最大特色,喝红豆粥吃苏籽油,酸菜、火锅,并好饮洒,爱吃猪肉。一般的满族群众平时喜欢以米、面为主食,常见的有小米面贴饼子、窝窝头或高粱米粥、高粱米饭、杂面条、玉米渣粥。夏季暑热,喜食水饭——将小米饭或高粱米饭用凉水泡后食用。菜肴讲究色、香、味、鲜。烹调方法和原料视家境而不同,有煎、炒、熏、炸、焖、烧、熘、烩、氽、炖、熬、煮等十几种。
在衣饰上,旗袍是满族的主要服装,男女皆宜,并都喜欢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女服讲究纹饰,男人好穿皮叉裤、靰鞡鞋,并喜欢用布条打“算盘疙瘩”做纽扣。
在居住上,满族人爱住四合院。门口盖门楼,进门有影壁墙,后立2米高“锁龙杆”。主房坐北朝南,进门即是厨房,也叫外屋。东西屋为卧室,亦称里屋,睡火炕者居多。
在婚育上,媒人先带女方到男家“相门户”,若姑娘留下吃饭,即表示同意这门亲事,否则为不同意。迎娶时半夜出车,新娘在炕上端坐一日,称坐福。生育带有浓郁狩猎民族古风:产妇把炕席卷起,铺上谷草,坐在草上分娩,并给婴儿“枕以硬枕,务平其脑后”。在丧葬上,满族人把年逾70岁去世的称为喜丧,曰白喜。清初便盛生火葬,偏远农村仍有土葬习俗,葬后三日“圆坟”,七七则以肉供祭之。
在礼仪上,满族人崇尚礼节,敬老之俗尤甚。相见礼俗为请安、间好、打千儿、半蹲、抢见礼、顶头礼等。“八旗旧家,礼法最重”,媳妇必须规规矩矩,姑娘却不受礼法约束。
满族人不仅能骑善射,而且喜歌好舞。生活在青龙县的白、蓝旗满人,尤好闹秧歌。青龙的满族秧歌基本保留着传统的庆隆舞原型,即“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做势,蟒蛇舞状……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更舞。”舞姿男女有别,形式昼夜不同。自日踩高跷,以女舞为主,锣鼓轻点,啦呐悠扬,数十名女子动作舒缓典雅。齐扬水袖,微扭柳腰,身轻如云,依韵飘渺。一名男子领唱吉颂之词,为族中老者敬福祝寿。夜里多以男舞为主,不踩高跷,锣鼓重,唢呐急,舞姿粗犷热烈。在一名主角带领下,数十名男子平抬双臂,边跑边抖,长队跑成图案,俗称“跑斗子”或“挂斗子”。舞者多模仿古代狩猎和行军布阵场面,如八卦阵、五角阵等。三通鼓为一场,尔后围成圆圈,由二人在圈内表演棒棒鞭对打。棒棒鞭又名金钱棍、花棍,用竹子或细木做成,外饰花纹,两端有长孔,内装铜钱。二人舞毕,数十人排列成阵,按套路上下左右摆动敲击,声响清脆,节奏铿锵。最后以男女对唱《十二月》、《十二针扎》等民歌直至子夜尽兴方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