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水族种植棉花有讲究 – 开来之家

旧时水族种植棉花有讲究

历史上,水族地区是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的自然经济。为御寒的需要,水族先民早就掌握了种棉花的技术。这一传统延续至今,水族地区的棉花素以绒长质好闻名。

棉花除在有限的平坝熟土上种植外,还种植在荒芜的向阳斜坡及河谷地带。播种时,选择草木丰茂、土质肥沃的地方开荒,把杂草灌木砍倒,晒干,放火焚烧之后,翻松土地,清除树木杂草根须,打窝点播棉籽。

这样的棉花地,因距离家住户较远,不可能挑运圈肥,妇女们只好事先将棉花籽拌着细粪和草木灰去播种,算是给棉花施了底肥。种子播下后,待棉花首长出一二寸,就间苗薅草。再间隔两旬,又第二次打尖松土除草,这样每亩也产四五十斤籽棉。棉花地还可间作套种辣椒,边角上种向日葵和黄瓜之类。

开荒种植的棉花地,连续种上两三年之后,地力便逐渐减退,于是,再转往别处开荒另种。

由于棉花是水族生活特别重要的必需品,因而特别为水族人民尤其是妇女们重视。为保证棉花丰收,在种棉时,水族妇女虔诚地将糯米饭和煮熟了的若干个鸡蛋供祭在地里,然后将蛋壳剪开,吃去蛋肉保留蛋壳完整穿在竹枝上,扮成一棵结满“棉桃”的“棉花树”,插在棉地中央,祈望棉花长得如此茂盛丰硕。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