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是谁发明的?…
筷子,古称“挟”、“筋”、“箸”。我们的祖先从树枝拨动烤食过程中得到启发,树枝渐渐演变为筷箸。
据史书记载,殷商末期的君主纣王已使用象牙筷;汉魏六朝时有了各种规格的漆筷;南北朝时帝王常以金绦镶嵌红木箸赏赐百官;唐代的达官显贵在乐宴嘉宾时,常配以典雅的牙筷或玉筷;皇室宴饮则用金筷;至宋代,玉筷、铜筷已相当精美。
古人为什么称“箸”为筷呢?《菽园杂记》记载:古代江浙一带,坐船时不能说出“住”字,因为当时水道航运靠的是人工或风力推行的木船,“箸”同“住”谐音,又与“蛀”同音,这对希望一帆风顺的航行是个忌讳。因此,人们就反其义改箸(住)为筷(快)了。由于这东西大都以竹子做成,因此又在“快”字上冠以“竹”字头。
现在,筷子的称呼已被人们广泛使用,但在报端和有些书刊中,仍把“箸”用为筷子的书面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