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汾酒美名扬
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堪称千古绝唱。诗中的杏花村,就是誉满天下的汾酒产地山西汾阳县杏花村。这是一座依山傍水、风光绮丽的村庄。
说到山西汾酒,人们自然会想到贵州茅台。这两种名酒虽然各有其传承历史,但就时间而论,根据民间口头传说,产于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的茅台酒,生产历史不过二百余年,从史料上推,也只能推到公元16世纪,它是名酒中的“新秀”,比起山西汾酒至少差了一千岁。
汾酒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400多年前就已闻名遐迩。据《北齐书》记载,公元561- 564年,北齐武成帝高湛驻守晋阳时,曾给他的侄子河南康舒王孝瑜写信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可见汾酒在当时已成为一种名贵的宫廷佳酿。北周诗人庾信《春日离合二首》里有:“田家足闲暇,士友暂流连,三春竹叶酒,一曲鹳鸡弦。”诗中的竹叶青也是汾酒的一种。宋代的《北山酒经》、《酒名记》都有杏花村酿酒的记载。不过那时的汾酒属酿造酒,并不是蒸馏酒,史料所载的“汾清”属于黄酒类。
宋代以后,随着炼丹技术的发展,我国有了蒸馏设备,开始有了蒸馏酒。杏花村汾酒由黄酒变为蒸馏酒,是一个关键性的进步。明清以后,汾酒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民间传说讲: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军北上,势如破竹,进军途中曾路过杏花村,受到当地的人民群众的欢迎,李闯王驻留三天,人们用汾酒款待,李闯王认为汾酒是尽善尽美的,所以把杏花村改名为尽善村。
1916年杏花村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一等优胜金质奖,更使它佳酿美名远扬海外。1952年在全国第一届评酒会上,汾酒被列为全国“八大名酒”之一。1955年周总理在在非会议上,以汾酒盛宴各国代表。1980年,汾酒荣获国家金质奖章。多年来,汾酒畅销世界五大洲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汾酒自古就以色、香、味“三绝”著称。色,晶莹透明,反复颠倒,绝无浑浊沉淀;香,清香纯正,悠久绵长;味,回味生津,美味无穷。它的优点是,可以经久储存而不浑不沉,而且储存越久越绵冽可
古人说:“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泉水,给汾酒以永久的生命力。杏花村西北有口古井泉水被人们称为“神井”。井台边的墙壁上有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傅山题写的“得造花香”四个大字。
传说,杏花村有个姓吴的老汉开了个叫“醉仙居”的酒馆,一天突然有个老道来这里喝酒,直喝得酩酊大醉方休。吴老汉问他要钱,道士说造酒的井是他打的,硬是不给钱。后来道士见吴老汉逼得不行,一气之下,走到井前张口把酒全部吐到井里。从此,这口井的水就变成了又香又美的酒了。吴老汉因此财雄一方,发家致富。几年之后,那位老道又来了,询问酒家生意如何。吴掌柜却说“生意虽不错,只是骡马没有酒糟吃。”那道士一看酒家是个贪得无厌的人,大为恼火,走到井边,念了几句咒语,用手朝井里指点了几下,从此,井里的水就不再是美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