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广胜寺与飞虹塔简介 – 开来之家

山西广胜寺与飞虹塔简介

山西广胜寺,位于洪洞县东北17公里的霍山南麓,距临汾市45公里。这组元、明建筑群,依山傍水,金碧辉煌的飞虹塔在阳光的照耀下色泽鲜艳,是临汾地区观光的好地方。

广胜寺分为上寺下寺,另有水神庙一座,一般看作下寺的一部分。上寺建筑在山巅,下寺建筑在山脚下,水神庙位于下寺西侧,墙垣相连。上寺下寺之间相距里许,高差约160米。上寺,初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原名俱卢舍寺,唐代大历四年 (公元769年)重建,改名为广胜寺,元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八月这一带发生地震,高塔倒毁。到元大德九年(公元1305年)和明正德八年 (公元1315年)相继重建,现在的建筑基本保持了元代建筑风格。下寺本是一座风俗神庙,金代未年毁于兵火,元代扩建后并入广胜寺。

广胜寺,最珍贵的文物有三:下寺的元代壁画、上寺的飞虹塔和《赵城金藏》。

下寺,由山门、前殿、后殿、垛殿组成。殿内四壁布满壁画,画工精美,色泽新鲜,可惜1928年被帝国主义勾结当地土豪劣绅和寺僧,盗卖窃取,现陈列在美国堪城纳尔逊艺术馆内。殿内现在残存的壁画有16平方米,多为元代作品。最著名的是水神庙应王殿南壁东侧的元代壁画。这幅画高4.11米,宽3.11米,画面反映的是元代戏曲演出情况。这幅壁画上方横额正楷书写着:“尧都见爱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尧都”,即平阳,因尧曾在此建都而得名。“见爱”即被人喜爱、受到爱戴。“大行”应为太行,指太行山,包括汾河两岸的中条山等地。“散乐”,本是百戏表演、俳优歌舞,宋元时也用来称杂剧艺人。“忠都秀”,是艺名,为当时著名的女演员,其中“忠都”即为“中都”,是古代对蒲州的称谓。这句话的意思是:受到平阳府爱戴的太行山地区杂剧艺人忠都秀在这里演出,演员有男有女,扮演旦、生、净、末等角色,中间女扮男装的主角为中都秀。表演的是历史故事,有刀、笏等道具。乐队用鼓、笛、拍板伴奏,后面绘有布景,一个女人站在帷慢后侧头向外观望,非常逼真形象。这幅画生动地再现了元代戏曲演出情况,是研究我国戏曲发展史的重要资料。

广胜上寺,寺前有山门,门下金刚二躯,左右对峙,威武雄壮,院内有弥陀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以及厢房、廊庞。巍峨壮丽的飞虹塔就坐落在寺院中轴线上,它始建于明代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到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竣工。这是一座典型的明代阁楼式砖塔,高47米,八角,十三层,由底到顶逐层收缩,成棱锥体。它的特点是外华内奇,外表镶嵌着以黄、绿、蓝三彩琉璃烧制的物件,琉璃烧造的悬塑浮雕,溢光流彩,内容丰富,既有罗汉、观音、天王、金刚,又有盘龙、猛虎、麟、凤、花、鸟、虫、兽等,一眼望去金碧辉煌,五彩缤纷。每当晴空万里,阳光照射塔身,各种色彩交相辉映,如雨后长虹,似飞天起舞,故有“飞虹塔”之称,塔的内部构造也十分奇特,塔内砌有“之”字形砖阶瞪道,供游人攀登。砖阶每步高约70厘米,成60度坡状,砖阶每一段终止,需返转身子,从背面墙上重新登阶,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始可登临塔顶。站在塔顶天风扑怀,山高地阔,鸟瞰四周,但见汾水欢腾,田园如画,城镇高楼巍然耸立,乡村屋舍炊烟袅袅,一派繁荣景象。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