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惠河畔数量众多的寺庙
通惠河沿河清代坟多,庙也不少。
跟城里几乎有一条胡同就有一座庙一样,通惠河每一闸都必定有庙,而且还不止一座庙。
明代中期,疏浚通惠河,修整五闸二坝,在修建督储馆、闸公馆的同时,也由官方在二闸建了一座龙王庙,在通州建了一座天妃宫。沿河各闸陆续由官方或民间出资建起数座寺庙。加上这之前之后已有的旧建新修的闸村之外的庙宇,为数不少。
有的寺庙在北京颇有名气。
先由东便门里的蟠桃宫谈起。
它是城里人上二闸泛舟和观河灯的必经之路。
蟠桃宫正式名称为“太平宫”,是明初所建道观,清康熙元年(1662年)重修。它享誉京城的是,每年3月初一至初三的庙会“百戏竞陈”,有跑马场、驴窝子、小吃摊,“衣香人影,摇扬春风”,曾被人誉为“一幅活《清明上河图》”。
蟠桃宫附近有普陀寺、金山寺和旧名白云深处的观音庵。
由蟠桃宫出来,走过崇文门护城河上的便门桥,出东便门,就是通惠河的头道闸即大通闸了,也就是通惠河的起点。
河上有两座石桥和一个独闸空(当地人将桥孔、闸孔均习惯地称作“桥空”、“闸空”)。
正对着东便门的大石桥官名“大通桥”,俗称“双龙桥”。它下有3个桥空,桥空迎水面上设3副河闸装置(下游其他各闸仅l副装置),即一个桥空一副。桥上东西两面均有青石护栏墙及望柱,故被当地人称为“双龙桥”。这是相对于桥东南城墙边上的单凤桥而言。
单(丹)凤桥紧贴南城墙,下面3个桥空,实则为水关。崇文门护城河水便由此水关中穿墙泄出注入通惠河,桥的南侧贴在城墙壁上,故仅北端有石栏,形成单面栏杆桥,单凤桥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看,老百姓的想象力多么丰富,通惠河起点上,一龙一凤,一双一单,实在妙不可言。
独闸空在西城墙,是崇文门里泡子河注入通惠河的水关,水关上无桥。
过大通桥,即双龙桥往北,沿朝阳门护城河行里许,便为古寺月河梵院。该院南与鸭子嘴接壤,西抵护城河,北接今天的建国门外大街。
月河梵院原名“宝藏寺”,因建在护城河的月河畔,又被称作“月河寺”。池亭幽雅,明代时为北京一名胜景园。
园内后部有一轩室名“一粟轩”,轩前巨石相峙。西边辟有一小巧院门,门隐花石屏。屏的北面为一亭,亭名“聚星”。聚星亭之东,摆放着一只3尺高的石盆,夏日时节以冰镇桃李西瓜。稍西处有石桥一座,桥西为雨花台、小草房。小草房名字脱俗,叫作“希古”。东面则累石为山,山有四峰,分另g取名为“云根”、“苍雪”、“/j、金山”、“璧峰”。山下以石凿池,接竹引泉,泉自峰顶涓滑然而下,汇成一池碧水。水旁又有小屋、小亭和一块巨大的鹦鹉石,石色净绿,剔透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