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八里桥为什么又叫“扒拉桥” – 开来之家

北京的八里桥为什么又叫“扒拉桥”

八里桥是通惠河上的一座“陆运通储之通道”,明英宗正统十一年(1446年)建成,英宗赐名为“永通桥”。桥位于普济闸之东,因距离通州8里,人们又称其为“八里桥”。

它在当地还有个土名“扒拉桥”。这个桥名来源于中国古代建筑大师鲁班的一个民间传说故事。说是桥初建时,工地上来了一位要求打临时工的白发老头。干活的时候,人们发现他并没按技术要求去凿石块,而仅仅凿了一块小石头就不见了。桥修到最后,桥面上偏偏仅差一小块石头不能完工,就在万分焦急中,人们忽然想到了老石匠凿的那小块石头,于是赶快找来往上一放,恰好合适,人们这才醒悟到,是鲁班爷来过了。原来他事先就计算好石料,预见到最后必定差一块小石头,便事先凿好,以解石匠们燃眉之急。

这块石头放上去以后,和别的石头不同,它能够活动,人只要用脚尖一扒拉,它便能动,因此人们便这桥为“扒拉桥”。

其实这也是北京方言的语音变化现象,“八里桥”在口语中讹变成了“扒拉桥”。

八里桥为三券联拱石桥,中间洞孔奇高大,高8.5米,宽6.7米,两边的小洞孔却很小,仅高3.5米。这样的造型可以使漕船顺利通过,不必因桅杆高而受阻,因此通惠河上游有“八里长桥不免桅”之语。

由于长年累月过漕船,中间桥孔的两侧和石阶上便留下篙杆撑点出的凹迹。

八里桥下水深底缓,卧有大鱼,普济闸人常到此来撒网打鱼。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