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简介,蒲松龄是哪个朝代的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亦称柳泉居士。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
蒲松龄一生位卑,寄人篱下。在25岁前后,他与兄弟分家,得到几亩薄田和三间老屋。随着子女接连降生,生活十分困窘。31岁时,蒲松龄应聘为幕僚,在衙门里帮办文牍,由于不甘沉沦,一年后便辞职返家。此后数年间,他一直辗转于本县缙绅之家,以做童蒙师、代抄文稿糊口度日。
康熙十八年(1679),他到本县西铺村毕家坐馆。毕家在明末曾显赫一时,入清,虽大不如前,却仍为一大乡绅。蒲松龄在毕家除了教东家毕际有的子孙读书外,还代写信札,应酬贺吊往来。由于蒲松龄诗文俱佳,很得毕际有的赏识,彼此相处融洽。由于受馆东的礼遇,蒲松龄在毕家的生活很安定,既有丰富的藏书可读,还可抽时间写《聊斋志异》,并定期赴济南应试。
这一期间,他经常接触当地的缙绅名流、官员,很得他们的青睐。蒲松龄还有幸结识了朝廷高官兼诗坛领袖王士祯,与之有二十年的文字之交。在毕家坐馆三十多年后,蒲松龄于古稀之年撤帐归家,终其余年。
蒲松龄困于场屋,怀才不遇,然而大半生在缙绅人家坐馆,生活还不是很拮据。这种处境决定了蒲松龄一生的文学生涯:在所谓雅文学和民间俗文学间徘徊。他写过很多文章,多骈散结合,文采斐然,然而多是代人歌哭的应酬文字。诗作甚丰,终身不废吟处。诗如其人,大抵率性抒发,质朴平实,其中颇多伤时讥世之作。
由于长年做塾师,他还写过《省身语录》、《怀刑录》等教人修身齐家的书。当然,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创作《聊斋志异》。晚年时,《聊斋志异》基本辍笔,转而为民众写作,如以民间曲调和方言土语创作的俚曲《归姑曲》、《翻魔殃》、《墙头记》;还有为方便民众识字、种田、养蚕、医病而编写的《日用俗字》、《历字文》、《农桑经》、《药崇书》等。在众多的作品中,《聊斋志异》成了流传至今不朽的名著。
在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人们竞相传抄。后来《聊斋志异》刊行,更是风行天下。在《聊斋志异》出现后的一个时期内,效仿之作丛生,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在清代中叶再度繁荣。
本世纪以来,《聊斋志异》仍为人们所喜爱,其中的很多篇章不断地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影响深远。蒲松龄成就了《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则让蒲松龄流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