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简介 – 开来之家

康有为简介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世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近代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广东佛山市南海丹灶苏村人。

康有为最初由祖父康赞修授业。19岁时拜学者朱次琦为师。康、朱二人都崇信理学,康有为在其熏陶下,也摒弃了经学的烦琐考据,企图开辟新的治学道路。然而在一段学习之后,他认为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于是在22岁那年离开朱次琦,只身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及《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书。在此期间,他还游了一次香港,眼界大开。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重要开端。

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他上书光绪帝,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1891年,他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收徒讲学。完成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1894年,发表《大同书》。

1895年以后,康有为开始积极地进行变法实践。4月,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为愤慨。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万余字的上皇帝书,力主变法,反对求和。各省举人1300多人集会,通过了这个万言书。5月2日,万言书被送交都察院(即有名的“公车上书”)。在这次会试中,康有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

以后,康有为又连续给皇帝上了几次书,系统地阐释自己的变法思想:在政治方面,他提出变君专制为君主立宪;在经济方面,提出发展工业,振兴商业,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在文化教育上,提出了“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这些观点是康有为变法维新的基本纲领。

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强学会,讨论“中国自强之学”,批判投降卖国的顽固派。这让李鸿章等人十分恼怒,强学会被迫封闭。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占胶州湾,激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慨。1898年3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保国会。在成立大会上,康有为慷慨陈词,说:“二月以来,失地失权之事已二十见,来日方长,何以卒岁?”保国会员很快发展到数百人。改良派还通过发行报刊进行舆论宣传,如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等。这一系列的政治实践,让康有为声名远扬。

1898年6月,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新政,接见了康有为,赏六品衔,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给其专折奏事的权力。不久,梁启超、谭嗣同也都在政府中任了职。他们根据皇帝的授意,发布了不少实行新政的诏书,如设立学堂、提倡一定的言论自由、奖励发明创造、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等。然而,光绪皇帝毕竟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没有真正掌握实权。顽固派随后发动了政变,先是囚禁了光绪帝,接着又大肆捕杀谭嗣同、刘光第、康广仁等维新人士。康有为仓皇逃亡日本。曾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随之夭折。流亡国外后,康有为组织保皇会,力倡开明专制,反对革命。为了获得更多支持,他还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1913年,康有为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一直反对共和制,谋划让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他和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戴溥仪登基,可惜不久就以失败告终。晚年时,康有仍对清朝抱有赤诚,溥仪出宫后,他曾亲往天津,到其居住的张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在青岛病逝,终年70岁。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