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女性裤装的起源、变化与发展 – 开来之家

漫话女性裤装的起源、变化与发展

裤装历史悠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独特的款式和穿着习惯。

据记载,裤装最早出现于春秋之际,那时叫做“胫衣”。胫,即小腿,就胫衣名称的直接意义而言,是穿在小腿上的衣服。因此,它的形制如同今天的套裤,只有两条裤管,穿时将它分别套在两条小腿上,膝盖以上并未着裤。为了礼貌起见,当时的人们必须在胫衣的外面再罩上围裳或者深衣。

战国以后,裤装得到了改良,出现了所谓的“穷裤”,即“绲裆裤”,它较胫衣的改良之处在于裤管由小腿上延至大腿,抵于两股;在两只裤管的上端各接出一裆;裆未缝合,穿时用绳带系上,“以便私溺”。这种裤子盛行于两汉南北朝,到了唐代,上层妇女中还在穿用。

宋元之际出现了开裆裤,开裆裤就是在绲裆裤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形制与绲裆裤没有多大的差异,只是加上裤腰,穿时不再用绳带系扎了。明清以后,一般来说,成年人不再穿用了,成了儿童服装,并延续至今。

战国时期也出现了合裆裤,当时叫“浑”。它的形制特点是将两裆缝合起来,裤管相连后向腰际延伸。在当时有两种样式:一种形制短小,类同今天的短裤衩,叫做“犊鼻裤”;一种形制较长,裤管下长过膝,直接叫做浑。两汉时期,这种裤装在下层妇女中穿着比较普遍。

汉代的浑,在形制上要肥大些,好像今天的“灯笼裤”,上束至腰,下长及踝,在裤脚处还用绳带系上。东汉末年,演变为“大口裤”,其特点是整个裤装宽松,裤管肥大,并常常同紧窄的上衣配套穿用,时称这套服饰为“裤褶”。

到了唐代,因为较多的受西域风俗习惯的影响,故妇女很喜欢穿裤装。这时的裤装在形制上恰恰与魏晋时期相反,人们以紧窄为美,裤脚部分有明显的收束,并常与当时流行的胡服配套穿用。胡服是当时西域少数民族的服装,一般为窄袖翻领的长袍。因此具有异域风情。

宋明时期还出现了“膝裤”,样子就像今天没有袜底的长筒袜,上长至膝,下长至踝,所以又叫“袜头裤”。入清以后,还出现了套裤,在北方妇女中穿者稍多。

进入近代以来,妇女穿裤装日益普遍,且因受到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逐渐改良为西裤。当代妇女的裤装形制多变,尤其青年人的裤装更是多彩多姿,不胜枚举。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