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与帝王相关的几种称号
夏、商、周三代,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皆称王。秦王赢政一统天下后,因传说远古时有三皇五帝,比王更尊贵,于是改称皇帝。从此以后,中国历代最高统治者都称皇帝。不管称王称帝,历代统治者都有着一整套严格而完备的称号制度。与帝王相关的称号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国号
国号即国家的名称。为了区别于其他朝代,每一新王朝开始建立时,都首先要确立国号,以表示改朝换代。纵观中国历史,夏、商、周、秦、宋、金等朝代以发祥地或都城所在地为国号,汉、魏、晋、隋、唐等朝代以开国皇帝或其父祖的爵名为国号,元、明、清三代则用抽象意义的字为国号。
为显示气势,历代帝王喜在国号前加一“大”字,如大汉、大唐等,就连文弱的宋朝也自称“大宋”,这是一种“天朝上国”意识的反映。称呼某位帝王时,国号须放在最前面,如周×王、汉×帝、唐×宗。
(二)年号
年号是开国或继嗣君主即位时,为了区别于前代皇帝而确立的纪年称号。《辞海》称:“在汉武帝以前,纪年用甲子,帝王均无年号。自武帝即位,称‘建元’元年,始有年号。”
按此说法,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先使用年号的皇帝,第一个年号是“建元”,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以后每位新皇帝即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新的年号,叫做“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期间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在位54年,改元11次;唐高宗在位34年,改元14次。
到了明、清两朝,皇帝基本不改元(除了明英宗和清世祖各改元一次外)。所以,老百姓习惯于以年号称当时皇帝。如明世宗被称为嘉靖皇帝,清高宗被称为乾隆皇帝。
年号一般用二字,也有用三字、四字的,如梁武帝的年号“中大通”、“中大同”,武则天的“万岁通天”,宋真宗的“大中祥符”等。最长的六个字,如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
(三)尊号
尊号指皇帝生前接受含有尊崇赞美之词的称号。每位开国君主或嗣君即位,都要举行“上尊号”仪式。尊号多是群臣的阿谀奉承之词,开始二字或四字,后越加越多。如武则天称帝之后,加尊号曰“圣神皇帝”,三年后又加“金轮”二字,次年又加“越古”二字。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宋太祖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
一般认为上尊号起于唐代,此风愈演愈烈,到了宋代,还形成了定制,每年大祀之后,群臣皆上尊号以歌功颂德。宋以后基本上停止了这种滥上尊号的做法。
历代皇帝对禅位于他的前代皇帝皆上尊号为太上皇,对母亲则上尊号为皇太后,祖母则称太皇太后。汉以后,后妃也有尊号,后来成为徽号,字数也越加越长。例如,同治即位后尊其母后为“圣母皇太后”,上尊号为“慈禧”。后来,每逢皇帝大婚、亲政、登基,慈禧太后的尊号里就加入几字,最后长达16字:“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简称慈禧太后。
年号和尊号是皇帝在位时就有的,而谥号和庙号则是死后才有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