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谥号是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皇帝谥号是什么意思呢?谥号是指帝王、诸侯、卿大夫、权贵大臣等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品德修养所给予的一种评判性称号。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臣下之谥,由朝廷赐予。
谥号起于周文王,周懿王之前皆自称,后为死谥。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自称始皇,废谥。汉代复谥,并沿袭至清。
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殊含义,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行等。周代谥法很严,大致可分为三类:
1.美谥。指表扬的
经纬天地曰文
柔质愚民曰惠
行义悦民曰元
照临四方曰明
温柔好乐曰康
威强睿德曰武
圣文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智曰献
布德执义曰穆
2.恶谥。指批评的,例如:
乱而不损曰灵
好内远礼曰炀
杀戮无辜曰厉
3.夭谥。指同情的,例如:
恭仁短折曰哀
在国遭忧曰愍
慈仁短折曰怀
谥号也多溢美之辞,名不副实。例如汉元帝,生前昏庸无道,宦官专权,赋役繁重,致使汉朝由盛及衰,死后谥“元”(“行义悦民曰元”),名实相悖,何其显明。
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如周平王、齐桓公、秦穆公。汉代用二字,其中一字必是“孝”,如孝文帝、孝景帝。唐以后谥号字数加多,如唐太宗初谥文皇帝,咸亨五年增二字为“文武圣皇帝”,天宝十三年又改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