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类佩饰的出现及其趋于精细的过程 – 开来之家

原始人类佩饰的出现及其趋于精细的过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远古人类的爱美观念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产生了,装饰品的出现就是有力的证据。

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物证可以追溯到山顶洞人。山顶洞遗址发现有作为装饰品的钻孔小砾石、穿孔海蚶壳、有孔的鲩鱼眼眶上骨、穿孔兽牙、钻孔石珠以及刻画有纹饰的骨管,物品细小,又多钻孔,应当是用皮条穿扎的佩饰。所发现的这类饰物的数量比较多,仅穿孔兽牙就有125件之多。这些饰物的钻孔部分有许多还保留有红色,系被赤铁矿石的粉末染过。

由于长期佩带,所以这些饰物的穿孔部分和边缘都显得十分光滑。山顶洞人会用骨针缝制服装,还有这种类似于项链的佩饰,可见其服饰水平已经是比较进步的了。

我国各个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多发现有不同质地的佩饰,多数由玉石、玛瑙、水晶、翡翠等制成,饰品的造型多呈龙、虎、龟、鸟等,也有的呈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的人们无论男女都佩戴一种由成对的猪獠牙制成的“束发器”或“牙约发”的发饰。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山东兖州王因遗址的墓地,所发现的死者的双臂多佩戴着十余对陶镯。属于大汶口文化的江苏邳县大敦子遗址的墓葬曾经发现有成串的雕花骨珠。

大汶口墓地的133座墓葬里面半数以上都随葬有各种佩饰,如成串的玉、石、骨、角质的管珠项饰、头饰、玉笄、骨笄、臂环、指环、象牙梳,还有各种坠饰。大汶口文化遗址所发现的作为佩饰的龟甲,有的仅有背甲,有的则背甲和腹甲成对,有的穿孔,可以将两甲合起来,还有的双甲里面有石子或骨针。据推测这是一种佩戴在腰间的甲囊。这种佩饰后来在安徽含山凌家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也有发现,不过是用玉分别雕刻的背甲、腹甲组成的玉龟。

红山文化遗址里多发现有玉龙,如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玉龙,其头部似猪,身和尾部似蛇,全体弯曲。龙体上有一穿孔,显系穿孔之用,红山文化的玉龙,在墓葬中多放在死者胸部,据推测,这种玉龙作为饰物是生前佩悬在颈上而垂于胸前的。

红山文化遗址多次发现龙形玉块和勾云形玉佩,其形状有蚕、鹗、鸟、鱼等形,还有三联璧形饰、钩形饰、串珠等,都是当时人们喜爱的饰物。

我国东南地区的良渚文化的玉器更以其制作精细和雕琢精湛著称,其中有不少是玉质的服饰。这些服饰上往往用细过毫发的阴线刻画出繁密的图像。其所刻画的图像,一般都着重表现了图像的头部,尤其强调刻画眼、鼻及牙齿。许多图像都以神人或兽面为主体,也有的刻画了蝉、蛙、鱼、鸟、龟等。这些图像表现了良渚时期的人们崇敬神灵的社会习俗。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