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错位―民间男取女名或女取男名的现象
当我们接触到一个生疏的名字时,往往首先会猜测其性别,而且多半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但凡事皆有特例,无论古代还是近现代,男取女名或女取男名的现象,都有不少。
先看男取女名的。春秋战国时代的鲁隐公息姑、卫国大臣石曼姑,还有孟子笔下那位与老虎搏斗的勇士冯妇,都是堂堂须眉,但名字却完全女性化。
男取女名中还有一类特别的情况,即现代不少男性作家常常使用女性笔名。例如,郭沫若署名“安娜”,茅盾署名“四珍”、“冬芬”。更有甚者,不仅名字女性化,而且还明确标示“女士”身份:刘半农——范奴冬女士,周作人——萍云女士、碧罗女士,赵景深——露明女士、爱丝女士,张若谷——刘舞心女士,柳亚子——松陵女士。
再看女取男名的。《汉书•外戚传》记载的文帝之母薄姬少时的朋友赵子儿、武帝皇后卫子夫;还有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的步夫人所生两位公主,长名鲁班,字大虎,幼名鲁育,字小虎,都是以女子之身冠男子之名的显例。
更特殊的男女异名,是直接将“男”、“女”字样植入名中。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战士萧楚女,本为一男儿,原名萧秋,后取屈原《离骚》中“忽反顾以流涕今,哀高丘之无女”意,改名楚女。萧楚女写得一手流畅潇洒的好文章,曾有上海大夏大学一男生从报纸上看到后,对这位“楚女”顿生爱慕之心,约请会面。会面的情景当然十分尴尬,不过萧楚女却并不在意,笑道:“既然来找我,就请到我房中坐坐,随便聊聊。”两人就此相识。该生受萧楚女的思想影响,最终走上革命道路,不过这是后话了。
与”楚女”恰成妙对的,有“赫男”。20世纪70年代,我国女子乒乓球国手李赫男,球风勇猛,攻杀犀利,纵横乒坛,拉金挂银,大有巾幅不让须眉之风,不愧“赫男”之名。进入新的世纪,中国女子中长跑项目又出现了一颗新的希望之星李竞男。她从练习800米、1500米起家,极具潜力。著名教练毛德镇认为她几乎具备了王军霞的全部素质。马俊仁则认为,王属耐力型选手,而李属速度型选手,若训练得法,必成大器。
“赫男”、“竞男”在体育赛场中与须眉并驾齐驱,另一位“笑男”则在航空高科技领域里与男儿比翼齐飞。1999年第8期《人物》杂志发表题为《澳门机场铭刻着她的名字》的通讯,报道了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朱笑男的感人事迹。朱笑男是五四运动的同龄人。出生时,家族里的长者原本给她取名“孝男”。她的母亲不满意这个传统色彩浓厚的名字,将“孝”改为“笑”——她希望女儿不是孝顺男人,而是要走在他们的前面,超过他们,“堪笑男儿不丈夫”。当然,笑男也没有辜负母亲的希望,辅仁大学毕业后,由化学专业转向军工,终于成为航空工业设计生产和组织协调的专家,先后担任贵州某飞机制造厂、湖北某水上飞机制造厂、合作生产md82型飞机组装厂总设计师等重要职务,特别是在投标澳门机场建设中,作出特殊贡献、为祖国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