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法国与清政府的关系
法国与中国本来挺友好。早在1681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就向清朝派出科学传教团。康熙热情接待,甚至在巡视时与他们同住一顶帐蓬,同吃一桌饭菜,可谓情同手足。他们感动与钦佩得一塌糊涂,回去著书将康熙简直捧上天,以致路易十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随之,建立起凡尔赛——北京轴心。1765年,两国新领导人也相互心仪,法国派两位特使访问北京,乾隆也决定派一个外交使团回访。万万没想到,中国使团正准备启程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两国友好也随之中断。
同样没想到,这时期中法也发生了武装冲突。不过是间接引起。1874年,法国迫使越南订立《越法媾和同盟条约》,法国成为越南的保护国,否定中国对越南的宗主权。1882年,法军攻占越南河内,进而北上,试图开通红河,图谋云南。广西反清“黑旗军”刘永福应邀南下抗法,取得大捷。越南国王晋升刘永福为一等男爵。
此后几年,中法展开多次争夺战。1884年5月订立《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清廷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法国不索赔,中国同意在中越边境地区开埠通商;中国从北越撤军,并约定三个月谈详细条款。当月,法国单方面确定在越南向中国军队原驻地分期“接防”的日期。对此,李鸿章没同意,没明确反对,也未上报清廷,法军却突然到越南的中国阵地“接防”,发生冲突。
战火从越南燃到中国本土。当年8月,法国舰队突袭福建水师,炮轰马尾船厂。中国船舰仓促应战,旗舰“扬武号”虽被击伤,仍然用尾炮击中法舰,沉没前还向法舰发射最后一炮。这一仗,福建水师被击沉七舰,伤亡官兵700多名。随后,清廷对法宣战,令各路军迅速调兵,严防法军入侵。同时诏赏刘永福,努力恢复被法侵占的北越之地。10月,法舰攻沪尾(今台湾淡水)失败,宣布封锁台湾。广东、福建和上海等地民众突破法舰封锁,不断输送物资上岛。次年初停战。在南方战线,清军对越南宣光等地发起进攻,大将冯子材在镇南关(今友谊关)等地大败法军,收复十多个县,法国内阁为此倒台。4月签订《中法和议草约》,明确停战,中国军队撤出越南,法国解除对台湾的封锁,并退出基隆、澎湖。同年10月订《中法新约》,内容基本同前。此约被认为是打了胜仗却投降,法国实现入侵云南、广西的目的,清廷又一次遭受屈辱。
1886年,中法在天津订立《越南边界通商章程》,内容主要有:互派领事;进出广西、云南边界货物,进口税减1/5,出口税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