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在庆贺节日的时候,清宫里能干什么?…
宫俗,是相对民俗而言。在庆贺节日的时候,清朝的皇宫也有不少习俗。
新年是宫中倍受重视的节日,而且由于条件优越,处处显得比民间阔绰百倍。宫廷年节活动的高潮在除夕、元旦两日,但每年自十二月初,迎新年的准备已经开始。如宫中每于十二月初一,一些朝廷文人就开始撰拟吉祥联语,呈览后交内府绘士按题作画,题字后于新年张挂,这相当于民间的年画。
十二月初一,皇帝开笔书“福”字,贴于宫殿及园囿各处,或赐予王公大臣等。据记载,此习始于康熙帝,但不一定自十二月朔日开始,到乾隆二年才确定于十二月初一在漱芳斋开笔书福,以后岁以为常。
皇帝在书写福字之余,有时也写对联或“宜入新年”、“一年康泰”等吉语春条,贴于内宫寝殿。新年贴春联为古俗,其前身为战国时的桃梗(桃木人),晋时的桃符(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名或画此二神像),五代才开始在桃木板上书联语,后改为以纸书联语,清代也沿袭这种习俗。知识清宫的春联是用白绢书写裱于框架,这是满族的习俗,与汉族用红纸不同,桃梗、桃符都用来辟邪驱鬼,改用于框架,这是满族的习俗,与汉族用红纸不同,桃梗、桃符都用来辟邪驱鬼,改用联语后,多为吉语。
清宫的门神,多取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画像,但也有另外的几种,如福神、仙子、娃娃等。门神制作坚固、画工讲究、都用绢质裱在杠架上。有的用沥粉贴金或用泥金描画,也有用高丽纸画。均规定十二月下旬张挂,来年二月初三日撤下贮存。
腊八日,清宫廷派王或大臣到雍和宫监视煮粥供佛。宫内则皇帝御中正殿佛堂前临时搭设的黄毡圆帐房(名小金殿),由御前大臣侍奉、众喇嘛在帐外念经,达赖喇嘛和蒙古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为皇帝拂拭衣冠,以示祓除不祥。
十二月十七日(后改为十九日)始,宫中才可以放爆竹,打破平时的寂静。并且,自十二月二十四日起,皇帝在宫中行动,每过一门必放爆竹一声。
每至十二月中下旬,清宫中要择吉祭宝(即印玺),加以洗拭后即行封宝,暂时不使用,意味着宫廷放假,至来年正月再择吉行开宝礼。此事要颁示天下,各级衙门均照例封印,官员皆欢聚畅饮,以酬一岁之劳。
十二月二十三日,清宫规定每年坤宁宫祭灶,要设供案、安精牌、备香烛等。供品共32种,并须由南苑猎取黄羊一只,由奉天(今沈阳)内务府进贡麦芽糖作为贡品。届时皇帝、皇后先后到坤宁宫佛前、神前、灶前拈香行礼,颇为重视。
除夕和元旦是年节的高潮,这时,帝后等要分别到宫内外各处拈香礼佛、设供祭祖,以求神灵保佑。这些习俗,一直保持到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