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宰相制度出现的四次变化 – 开来之家

宋代宰相制度出现的四次变化

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的长官为正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宰相的地位和职权是“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宋史•职官》)。副宰相称“参知政事”。从神宗开始,宋代宰相制度出现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是元丰改制,撤销中书门下,恢复尚书令、中书令、侍中的三省长官制。不过,这三个官位只是虚设,从不授人。又仿照唐制,用尚书左仆射、右仆射代行尚书令的职权;再用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代行侍中的职权;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中书令的职权,他们是正宰相。又增设四名副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撤消了参知政事这一官职。

第二次是徽宗政和间,蔡京任宰相,自称“太师”,总领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之事,改尚书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由太宰兼门下侍郎,少宰兼中书侍郎钦宗靖康间废除太宰和少宰改为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

第三次是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正式以左仆射和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正宰相;又将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改为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第四次是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又改左、右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左右丞相,参知政事照旧,废除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等名称。宁宗开禧间,以宰相兼枢密使,就成为定制。

宰相以外,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设“平章军国重事”、“同平章军国事”之职,但只是一种最高的荣誉职位。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