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节度使是什么官,节度使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唐代的节度使一职是由唐初的都督发展而来的。唐初在边地及要地皆置都督府,都督统领数州军旅,另还兼管其所驻州之民政。后来又给都督加上“使持节”的名号,这就是节度使了。有了使持节的名号,就可以自专生杀、赏罚大权,因此,出现于唐睿宗时,确立于唐玄宗时的节度使制,便成了以后安史叛乱、藩镇割据的依凭。
节度使不仅有军权,还有行政财政方面的权利,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如此看来,唐代的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省长的职位。
安禄山就是做到了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手上有雄兵十万,又有广阔的后方和充足的财源,才敢发动叛乱,要去与唐玄宗争着看杨贵妃跳那霓裳羽衣舞的。
安史之乱后,统一的大唐帝国被分裂成一个个的小藩镇,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又得以扩大。他们以节度使一职掌一方军政,还兼任州的刺史或道的观察使掌管一方民政,还兼任营田,度支等使掌一方财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此割据一方,从而天下尽裂于藩镇。即便是不置藩镇之区,也都置有防御守捉使,团练守捉使(简称则去“守捉”二字),以及经略使,他们也都是一方军事之长,只是权势稍小于节度使而已。
节度使属下幕僚分文、武两途,文职有行军司马、副使、判官、支使、掌书记等;武职有都知兵马使、兵马都指挥使、都头等。许多举子往往以此为进身之阶,先到方镇呆一段时间,做几年幕僚,然后由节度使推荐入朝廷为官。唐代的大文豪韩愈就是这样起家的。
唐代的节度使往往带上京官的名号,诸如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些官职皆是唐廷相职,因而带有这些名号的节度使就被称为‘使相’。唐代末期,藩镇势力强大,几乎无镇不带相职,于是使相乃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