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禁军(神策军)在唐中后期的中坚作用
中唐以后,藩镇割据,不仅河北、山东列镇相望,连腹心之地,也遍设节度使,割据藩镇成为唐中央的一大祸患。这迫使朝廷建立一支由中央直接掌握、有战斗力的军事武装。《新唐书•兵志》载:“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这禁军,便是指神策军。这是中唐以后由宦官掌握的军事力量,除此之外,朝廷再没有直接指挥的军队。
神策军在维护中央政权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首先,在阻遏吐蕃等少数族的侵扰中为唐王朝立下了战功。安史乱中及其后,吐蕃乘机入犯。早在广德元年,“西蕃入犯京畿,代宗幸陕”的危难时刻,宦官鱼朝恩率“大军遽至迎奉,六师方振”,就立下了迎驾大功。其后,唐政府以神策军出镇京西地区,“使与节度使犄角相应”,“以备御吐蕃”。贞元五年(789年)夏,吐蕃3万寇宁州。神策将高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八年(792年),吐蕃寇灵州,“诏河东、振武救之,遣神策六军三千戍定远、怀远城,吐蕃乃退”。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十月,吐蕃军欲寇泾州,唐命宦官梁守谦“充左右神策军行营都监,统神策军四千人。并发八镇全军赴泾州救援”。直到宣宗年间张仪潮驱逐吐蕃,收复河陇,近百年中,神策军始终是抵御吐蕃的一支重要力量。
此外,文宗大和三年(829年),“云南蛮寇成都,右领军卫大将军董重质为左右神策及诸道行营西川都知兵马使,以伐之”。懿宗咸通五年(864年),“南蛮寇邕管,以秦州经略使高骈率禁军五千,令诸道之师御之”。历次战斗皆以神策军为主力。
其次,神策军讨伐藩镇叛乱的功绩更是不能抹煞的。《新唐书•兵志》载,德宗初年,“神策军虽处内,而多以裨将将兵征伐,往往有功”。如建中元年(780年),刘文喜据泾州叛,德宗“命神策军使张巨济将禁兵三千”,会朱眦、李怀光讨平之。三年(782年),魏博节度使田悦叛,“诏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将朔方及神策军步骑万五千人东讨田悦”,建中四年(783年)正月,左龙武大将军哥舒曜、神策军行营兵马使刘德信,统神策及凤翔、邻宁等军万余人征讨淮西李希烈,同年十月,发生著名的泾原兵变。在德宗出奔奉天、再逃兴元的紧急关头,素所倚重的文臣武将姚令言等纷纷附逆。而侍从宦官窦文场等则随驾扈从。宦官旧领的神策军军将李晟、邢君牙、尚可孤等,与叛军殊死奋战,终于收复京城,使唐王朝转危为安。
自贞元十二年以窦文场、霍仙鸣任左右神策中尉,宦官掌神策成为定制以后,10万神策大军完全控制了京畿关内地区,直到唐末以前的百年间,这些地区再未见大的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