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女儿出嫁办陪奁的习俗是如何产生的
民间嫁女办陷奁,传说是文成公主出嫁时兴起的。
唐朝贞观年间,吐蕃王到大唐求亲,唐太宗的亲生女儿早已出嫁,无法答应。后来,吐蕃王的使臣带上黄金珍宝为聘礼,再次来求亲。这使臣能说会道,使唐太宗无法再推卸,只好将唐宗室小女许给吐蕃王。
这个宗室小女听到皇上要将自己嫁到几千里远的地方去,眼睛都哭肿了。茶不思饭不吃。这下急坏了唐太宗。他想:我大唐天朝与外国交往从不失信,宗室小女不仅贤惠又才貌双全,如今她不去又怎么行呢?于是找魏征商量。魏征说:“主公,臣有法子,一是把宗室小女认成亲女,叫公主;二是将她平时的丫环、奶娘一齐陪嫁,还选一个亲兄护卫陪送去;三是把她喜爱的家具、用品、珠宝、玩器也送给她。这样她就会答应。”
第二天,唐太宗把这小女子宣上金殿,认成亲女儿,封为文成公主,然后讲明许亲的事。文成公主急忙上前一拜叫了声:“父王,女儿遵命。”唐太宗十分高兴,立即找高手匠人,根据文成公主平时的喜爱做了龙凤床、鸿雁柜、孔雀屏、八仙桌、象脚凳、白鹤书架、锦缎被、彩虹镜,镜子背面还找画师画了唐太宗夫妇的像嵌在里面,好在思念时,见像如见面。
一切准备好后,贞观十六年,择目起程,将文成公主所有丫环、奶娘全部陪送去,还在侄子中选了一个精明能干的陪送和充当使者,另选三百精兵护卫文成公主及其珍宝器玩、经典书籍、琴棋书画、梳妆器具入藏。起程时,唐太宗亲扶文成公主上车,又带领群臣步送出宫。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成亲后,大唐和吐蕃相安无事,国泰民安。
从此,唐太宗嫁女陪嫁物品的礼节便传到了民间,人们把这些物品称为陪奁,并把送陪奁的礼俗一直传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