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 开来之家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古代散文在古代是指与韵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先秦时代的散文,一般分为史传散文与诸子散文两大类。

史传散文也叫历史散文。《尚书》是目前完整传世的最早著作,它实质上是一部商周时代的史料汇编,以政府公开发布的文诰誓命为主。而经过孔子编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则体现了编撰者记事意识的自觉,它“以事系同,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卡十预《春秋左传集解•序》),首尾联贯地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左传》以之为纲,丰富了事件的人物、经过、言语等细节,其叙事的俭约生动,结构的完整严谨,人物形象的复杂丰满,记言中体现的行人辞令之美,代表了先秦史传散文的最高水平。此外,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国语》,主要记录纵横之士游说诸侯的《战国策》,也都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子散文也叫历史散文,是先秦各家学派思想的文字载体。儒家的《论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们日常言行简短的记录汇编,《孟子》收辑了一些富于辩论性的文字,篇幅较长;《旬子》则以论证的清晰、透辟、严整见长。道家的《老子》韵散相间,大量使用排比、对偶等句式,似先秦歌谣;《庄子》是公认最富诗意的说理文字,其中形象的奇幻怪诞,语言的汪洋恣肆,意境的瑰玮深沉,与博奥玄妙的哲理思辨相互辉映,使人在玄想时空无限,天道高远的同时,沉浸于世界的神秘、复杂、微妙,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庄子》不仅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种精神归宿,而且在意象、语言等许多方面都为追求个性的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参照。法家的《韩非子》全力阐述政治主张,冷峻严密,还在说理中大量使用寓言故事,增强了议论的感性力量。

秦汉以降,散文大致沿着纪传与说理两个方向发展。

司马迁的《史记》被后世的“古文”家奉为楷模。作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奠定了中国史著编撰的基本体例即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体交织,对历史予以全方位多侧面的展示,从而成为“史家之极则”(郑樵《通志•总序》)。其传记塑造人物栩栩如生,善于营造戏剧性的冲突来增强情节的感染力,利用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来强化人物的性格,最为后世古文创作者与小说家赞赏。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叙事谨严,风格有别于《史记》,而能自成一格。

贾谊是汉初的散文大家,以专题政论文见长,其代表作如《过秦论》,见解深刻,行文铺张扬厉,论说的力度很强,有纵横家遗风。两汉其他重要的散文作家作品还有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的《淮南子》、刘向的《说苑》、东汉王充的《论衡》、王符的《潜夫论》等。

You may also like...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