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茶、茶道、茶礼一茶文化与中外交流
饮茶之风究竟始于何时,恐怕难以找到准确的答案,但国人的饮茶习惯有着悠久的历史却是毋庸质疑的。现存最早的饮茶资料出现在汉代。在西汉王褒所撰的《僮约》终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荼”等记载,“荼”就是指“茶”,可见当时社会已经有饮茶习惯,而且是待客的珍贵饮品。
宋元以后,饮茶之习仍继续发展,不仅城市,甚至乡村也出现了以卖茶为业的茶肆、茶坊。城市里,除专门的茶店、茶馆外,还有肩挑茶担的浮铺茶摊和走街串巷提瓶叫卖的鬻茶者。到了元代,饮茶的方式又有了新的变化。
唐以后,煮茶时虽不再往里加葱姜等佐料,但制茶方式还是像以前一样,先将茶叶碾成细末,加入米粉之类的东西,制成茶团或茶饼,饮用时将茶团捣碎煎煮。从元开始,散茶逐渐取代了茶团、茶饼,人们在饮用时,直接用焙干的茶叶煎煮,并且还出现了泡茶,这种饮茶方式一直延续到我们今天。
饮茶在长期的发展中,除了“止渴解乏”的功用外,还与众多的民间习俗结合在一起,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现象。例如茶与婚俗的关系就十分密切,自古以来,茶就具有爱情之树常青、婚姻之果常甜的寓意。唐宋时出现了”下茶”订婚的风俗,即男方把茶作为一种求婚的聘礼,如果女方接受了聘礼,就叫作“受茶”。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明清,“吃茶”就成了男女订婚求爱的一种别称。缔结婚姻的每一个环节,往往都以茶作媒介。
《红楼梦》中,王熙凤说林黛玉:“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妇?”反映的就是这种风俗。
我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发明、饮用与流传是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唐代,茶首先传入日本,在日本形成了“茶道”,以后又传到朝鲜,出现了“荼礼”。17世纪初,茶叶开始输入欧洲,并日渐风靡全球,成为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可可)之一。